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散朝之后,汉高帝刘邦加封戚夫人并且提出改立太子之事让汉宫内外显得格外人心惶惶。
在刘邦内心看来,能够继承自己,一统江山的继承人,性格上是要果断不容迟疑的,做事不能心慈手软。时下的太子恰恰在性格上显得羸弱,赵王如意虽然年龄小,确胆识过人,能够魄力的掌控杀伐决断,这是在所有皇子中最难得的。可是如今以吕后为首的吕氏一门外戚势力不断膨胀,在漫长的楚汉之争中对于吕后的能力,刘邦是完全认可的,她也确实有这个能力驾驭权臣,管理好国家的正常运行。但是戚姬就弱了点,她没有任何的政治手腕,距离如意成熟还有很长的时间,他怕即使如意再有魄力,最初的几年戚姬未必能够掌控局面。想到这里,刘邦不禁有些迟疑了…
“皇上,这是各地细作从藩王哪里送来的秘折。”刘仁将秘折呈给高帝。
高帝一一阅读,这时才感觉到地方势力的威胁正在慢慢变大。
此时的刘邦突然意识到,立储之事需要暂缓,如何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的势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诸侯王不仅掌握兵权,而且有极高的威望,一旦高帝驾崩,新帝即为,联合起来造反,大汉王朝就岌岌可危了。
诸人之中,最令他担心的就是怀阴侯韩信,此人熟知兵法,在军队里有极强的影响力,所以必须要首先除掉。
此时的汉高帝刘邦,已经顾不上因废储之争跟吕后产生的间隙,于是深夜命侍从将吕后召入长乐宫,吕后听过高帝的叙述,从大局出发,她愿意站在自己丈夫这一边,于是在汉高帝的授意下便伙同萧何等人在未央宫杀死了韩信。
韩信的势力被清除掉了,此时的刘邦俨然已经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麻烦,于是便开始着手处理其他诸侯王。一步步的为新皇肃清道路。
诸侯王中,要数英布嗅觉最为敏锐,当他看到劳苦功高的韩信都背高帝无情的杀害,再一次深刻体会到鸟尽弓藏,兔死狐悲的感伤。在英布看来,与其任人宰割,倒不如搏上一搏,兴许还会有一线生机。英布就此联合多方势力,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叛起义。
连续处理掉几个诸侯王,刘邦心力交瘁,再加上年龄越来越大,引起旧病复发,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英布又开始了猛烈的反叛活动,无奈之下刘邦只得带病赶往前线作战。
刘邦离开了长安,这让戚姬显得十分不安。因为她的靠山不在了,更何况是自己挑起的立储之争,如今赶上时局混乱,吕后里里外外都能为高帝分忧解难,皇上也难免会犹豫起来,以后的日子会是怎么样?戚姬不敢想,甚至不敢抱有任何期望。此刻的她只希望高帝能够早日凯旋而归,希望高帝能够给自己和如意一个安身立命的转机。
汉高帝刘邦御驾亲征,对于一向充满政治头脑的吕后来说,这将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对内,为了打消高帝改立储君的念头,在谋士张良的建议下,吕后为太子请来了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对外吕后先后铲除了戚夫人在朝中的势力,让戚夫人对外孤立无援;最后,吕后将已有子嗣的后宫夫人遣送到各自封国,为太子进一步肃清道路。
经过几个月的布局,吕后已经为太子在朝廷和后宫建立起稳固的势力,戚姬如囊中之物一般,不知不觉的被吕后所掌控。
此时的戚姬深刻的感受到了四面危机,时间越来越对吕后和太子有利,而自己和如意该命归何方,却将不知。
戚姬就像这样日复一日的期盼着高帝的回归,但最终盼到的是一个坏消息。在平叛英布的过程中,高帝不幸被箭射伤,加之陈年旧病复发,高帝自觉奄奄一息。
平叛后回来的高帝,一举一动都在吕后的严密控制之下,高帝知道命不久已,于是逐人请来周昌,任命周昌为如意的相国,特授意周昌保护戚姬母子。
高帝身体日渐沉重,卧床不起,在病逝的前一日,特召来戚夫人,戚夫人看着病榻之上的高帝,声泪直下,哀从心起。
戚夫人哭泣到:“皇上,您一定要为我和如意保重身体,倘若有一日您驾鹤西去,看如今的形势,我和如意一定会不得善终的。”只见戚夫人泣不成声,斜依在高帝身旁。
高帝用孱弱的声音,宽慰着戚姬:“美姬,你多心了,我已经安排了周昌辅佐如意,待我百年之后,你就带着如意去封国,安安稳稳的做个太后,若有大小之事,你就找周昌商议。”
戚夫人眼泪直流,泣不成声的点点头。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