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佐云放下了酒杯,诧异的看了我一眼,仿佛不认识我一样,打量了我一圈,笑道:“看不出来,难得现在修道人还有你这气度了。啧啧,天下苍生为己任啊。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简单告诉你一点东西吧。”
一旁的陆七听佐云这么说,也放下了筷子和酒杯,盯着他。似乎想看他到底能说出个什么来。
佐云忽然笑嘻嘻说:“你们也不用紧张,这朗朗天道自有定数。啧啧,这北京城啊,要乱喽。
我听得云里雾里,但是总觉得他话里有话,于是问道:“佐云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佐云这次倒是没和我打太极,而是忽然看着我问道:“你们知道九幽阴地吗?”
这九幽阴地我在师父那曾经听说过,道家曾经也管阴曹地府叫“九幽阴地”我有点迷茫,不知道他怎么忽然说起这个了?
于是我说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九幽原本指的是地下第九重,也就是幽冥之地。《海内经》里也有记载‘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
传说这黑水直通地下九重,流向九幽。在黑水之旁,居住着黑色的‘不死之民’。黑色之人不死,乃意味着黑色本身就象征着不死。这是因为黑色是龟的颜色,在古人的观念中,龟是最长寿的动物;黑色也是冥世的颜色,在古人的观念中,冥世之人是不死之人。其实说白了,就是鬼。
可是,这又和你说的那黑色罐子有什么关系?”
陆七哥比较懂这个立马怵然一惊,问道:“你的意思那黑色罐子不是阳间的物件,是……幽冥地府的东西?”
佐云想了想摇摇头:“还没那么夸张,虽不正确,亦不远矣。刚才小道士……啊,不对,方贤你已经解释过了,这九幽其实指的就是阴间,那什么又是阴间呢?为什么会有这个地方呢?”
我被他问愣了,一时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佐云却没打算让我作答,而是径自喝了一口啤酒,说道:“其实这阴间无非就是容纳死者灵魂的地方,对吧?”
我下意识的点点头,废话,那活人谁上那玩去啊?肯定是装死人的。
佐云别有深意的看着我问:“那你说如果一个地方,本不是阴曹地府,但是死人多了,会不会就成了阴曹地府?”
我听了佐云的话,竟然有些骇然,深呼吸一口气,半晌没敢答话。这个问题太深奥了,影响的含义也太广,我想了很久才说道:“应该不会吧,冥府自有冥府的制度,阴府七十五司各司其职,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阴司大帝掌管十殿阎罗……”
佐云啧啧两声,指了指我脑袋说道:“你这个脑子,受正统书籍荼毒太深。看问题需要看本质,九幽阴地的本质就是容纳鬼魂,如果一个地方鬼魂多了,你怎么知道又会不会自成幽冥?”
我当时听完只感觉大脑“嗡”的一声。佐云说的没错,本质就是容纳灵魂,那如果一个地方阴气极强,冤魂极多,和真正的地府幽冥又有什么区别呢?
“你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陆七哥沉吟了一下,死死盯着他问道。
你知道之前光绪皇帝的年代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吗?当时死的人很多很多将近上百上千人,单单一个地方就这么多你难道不明白意味着什么?总的来说反正内忧外患,光绪皇帝无暇顾及那么多,朝堂之上互相倾轧内斗一直是中国无可避免的存在,包括现在也是一样。所以,当时布多村毒网之内的人数达到了一个极为可观的数量。
然后那个时候也是民怨冲天,但是却没办法上达天听。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人的结果只有一个。死于布多村。布多村变成了一座死村,当时只是清理尸体就花费了数月时间。
这些尸体有很多是不能见光的,因为上报数量和真实的死亡数量相差甚远,于是负责此事的朝臣就跟皇帝谏言,就地深埋,以免疫病扩散。
光绪皇帝当然应允,于是就这样,近万条冤魂就此长埋。最终依旧见不得天日。后来又过了很久,具体是谁当政这里不谈,只说“那个人”!那个人在历史都无比伟大。但是实际他本人笃信风水,曾有高人要他不能踏入故宫。他果真一生未进故宫。
这个人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为了安抚冥灵,暗中找高人化解此处怨气。可是那高人却说此地怨气冲天,根本无法化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镇住此地,但是也仅仅是镇住而已。
那高人说,其实很多事情都有因果,有因自然有果,存在自有其含义,该出现的总是要偿还。不论过了多久,天道循环往复不息。当年做下的孽,后世来还。”
听到佐云说起这些,我心中还是无比震惊。万尸同葬,怨气冲天,那该是多恐怖的场景?万条灵魂在地下深埋,怨戾之气与日剧增。
“你的意思是……这个地方,就是当年的布多村?”我震惊的问道。
佐云点点头,继续说道:“这段秘史被历史的长河掩埋,在不为人知。背后也许还有更多的事,就不是我们所能得知的了。你也别再多问了。”
一旁的陆七哥就像听故事一样也听得有些入迷,开口问道:“那高人是怎么处理的呢?”
佐云笑笑给我们解释,按佐云的说法,那高人一共埋葬了九九八十一个封魂罐,这九九八十一个封魂罐都有说法。那高人没办法以一己之力化解怨气,于是以怨制怨,每个封魂罐里封了怨戾之气最重的九条冤魂,将此地的万葬坑摆成了一个大阵。锁阵的就是这八十一个封魂罐。
八十一个封魂罐内的怨气与阵内其余鬼魂的怨气互相压制,不得而出。那高人摆完阵曾经的时候曾经说过“不见天日不得出,除非此地青天无”
我自己私底下算了一下,光绪二年,那应该就是1876年,距离现在已经一百三十八年了。没想到这里的事情有这么深的渊源,难怪连前辈刘生花都感应到了我所处的环境。而且警告我赶紧离开,不是我处理的了的。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