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东陵盗宝(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梅耶尔将希姆莱并没有死亡的消息告诉了剩余的队员,同时将电报的内容展示给他们看,他以为这样可以再次激起队员们的斗志。但是让梅耶尔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队员有一部分已经不再听从他的指挥。

其实SSS部队中的队员并非全部都是纳粹党的忠实信徒。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迫参加的这支队伍,原因很简单,如果你不参加这支队伍,你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这部分人是畏惧纳粹的淫威才不得不帮助他们完成各种各样的离奇任务。

但是此时纳粹党已经无条件投降,他们心里清楚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党已经不存在了,即使真如梅耶尔所说希姆莱还说着,也不敢再把他们这群人怎么样。所以梅耶尔这个纳粹陆军少将自然没有了话语权。这群人坚持要放弃任务,逃回德国。

与此同时,剩下的队员中也有纳粹忠实的粉丝,这群人疯狂的迷信纳粹,他们觉得双子计划的真相已经近在眼前,只要他们完成了任务,纳粹光复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因此他们坚持要完成希姆莱交代的任务。

两伙人就这样相持不下,最终梅耶尔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来去自由。

根据梅耶尔日记中的记载,最终选择跟随梅耶尔继续完成任务的只有4个人,其余的人全部选择逃回德国。

梅耶尔在日记中这样描述那群准备逃回德国的人,他说这群人是无知的,是愚蠢的!他们最终一定会死在逃亡的路上。

梅耶尔这么说,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首先他认为从下塔吉尔一路逃回德国,这么远的路没有飞机,没有给养更没有相应的物资,饥饿就会夺走他们的生命,何况他们还是纳粹的逃兵,一路上还要躲避同盟军的追捕;

其次梅耶尔认为他们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玉佩的秘密,只要完成最后一步,纳粹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反败为胜!所以这群人现在选择逃回德国是极度不明智的,甚至是愚蠢的行为!

那么到底是什么秘密能让梅耶尔如此痴狂呢?梅耶尔在日记中没有详尽说明,只是简单的提过几句。

原来梅耶尔在下塔吉尔的地下洞穴中发现了雅利安人留下的另外一个神秘祭坛,在这个祭坛的顶部发现了一幅辽阔的星图。

队伍里面的占星师对星图研究之后发现了隐藏在星图中的秘密。

原来这幅星图中隐藏着三个点,三个点彼此之间互成等边三角形。经过占星师的推演与比对,这三个点分别指向土耳其、下塔吉尔和中国的罗布泊盆地。

于是梅耶尔结合之前的发现进行大胆猜想,他认为在中国境内的罗布泊地区仍然隐藏着另外一个雅利安人留下的神秘祭坛。而这三个祭坛呈现等边三角形分别预示着:过去、现在、未来。

首先最初在土耳其境内发现的祭坛可能预示着过去。因为从里面得到的玉佩能够成功制造出复制人,这些被制造出来的复制人并非在做无意识的动作,而是在重复此人之前某个时间内的动作,所以这个祭坛预示着过去;

其次在下塔吉尔发现的地下神秘祭坛则预示着未来。因为在祭坛的旁边梅耶尔发现了一幅巨大的石刻壁画,长久注视着壁画就会被某种魔力带入其中,在其中就能看到你下一刻想要做的事情。因此梅耶尔猜想这个祭坛预示的未来;

由此可以推演出,如果在中国的罗布泊境内真的存在有雅利安人的另一个祭坛,那么这个祭坛一定是预示着现在。

梅耶尔认为,只要找到最后一个祭坛,获取祭坛**奉的圣物,那么这个圣物一定可以让复制人从过去穿越到现在,听从他们的指令。

也正是因为这个猜想,梅耶尔认为自己离玉佩的真相已经触手可及,只要前往罗布泊找到最后一个祭坛,双子计划就可以顺利完成,到时候就可以利用手中的玉佩制造出无数的复制人去光复纳粹!

据日记中记载,梅耶尔带着其余四名纳粹死忠从下塔吉尔出发,横穿哈萨克斯坦,最终从中国新疆的霍尔果斯偷偷入境,秘密潜入了罗布泊。

据梅耶尔自己所说,这一路走过来跟要饭的差不多。基本上是顿顿挨饿,就差没去翻垃圾桶了。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去附近居民家中偷点吃的。其中有一名占星师就是因为偷东西竟然被人用枪活活打死了,因为他偷得不太凑巧,那家的主人是当地的警长......

这一路走过来,困扰他们的除了饥饿还有疾病。他们本身就没有物资,更不要说药品。如果在中途的病,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硬挺,拼的就是身体素质。很可惜,其中一位巫师因为身体素质不过硬中暑而死......

总而言之,当他们丢盔卸甲的秘密潜入罗布泊的时候,他们只剩下了三个人。

梅耶尔在进入罗布泊之前特意清点了一下装备,最终发现他们除了一顶帐篷、一张军用地图,一个指南针就只剩下这个日记本和胸前的钢笔了。

梅耶尔和其他的两名队员在附近的村落里面逗留了一个星期,他们的主要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偷!!!

很可惜他们貌似不太了解当时的国情。中国在打完二战之后又开始了连年的内战,百姓被这常年的战争早就打的一无所有了,何况还是在罗布泊周边的穷乡僻壤。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