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李秉早起,脑海里不知怎么就响起这首诗来。王维的诗大多写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誉为诗佛。这首《过香积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佛为佛寺题了一首佛诗,不知道算不算是缘分。”李秉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不觉笑了笑。
他原本是想叫日麦一起去香积寺的,谁知房里的管家说,日麦一早已经离开,留下纸条说是去长安见个故人,至晚则归,却也没明说是谁。
这就让李秉摸不到头脑了,日麦连长安都没有到过,哪里来的故人。不过他也习惯了日麦的神秘,随他去。
只是临出门时候,被蓷之逐叫住:
“近日天象奇特,太微垣被太阴鸷之气笼罩,光芒渐微,长安恐有大事发生,世子殿下,早些回来!”
李秉哦了一声,想到昨夜发生的事情,心里有些疑惑,这司天台的看家本事,好像也不完全是乱猜的。
非派不少人都去了沔州找韩临渊的下落,门庭有些冷落,入了主殿之后却瞧不见人,反是倒了偏院,才瞧着三五个人影,盈澜儿也在其中。
“薛副宗主,你们这是?”李秉看着铺了满院的书册,不由问道。
“是世子殿下啊。看今天太阳不错,就把藏书阁里的书晒晒。今年冬天阴冷,水气重。不少书册都受潮了。”他说完,瞟见盈澜儿抱着一筐书,连忙喊停:“澜儿!那一筐书都是两晋的原著,在日头地下晒一天就变成粉了,可不敢。”
盈澜儿已经铺开了几本书,又连忙收回筐里。
“那些书放入风室里面,吹一吹就好了。晚一点检查一下,如果书已经有损毁的话,就手抄一本留起来。”薛副宗主停下手里的活,笑吟吟对李秉道:“世子殿下来,有什么事情吗?”
薛副宗主年过古稀,是非派中唯一尚存的老一辈,他身体还算硬朗,说话缓慢,略有些伛偻。
长安非派自宗主之下,有两位副宗主,五位分堂堂主。魏副宗主果敢刚毅,又正直中年,最是精明强干。薛副宗主则不同,为人宅心仁厚,老成持重。
两人共事,相得益彰。即便非派宗主云游的这三年里,非派在二人的共同打理下,有条不紊,蒸蒸日上。
“我是来找澜儿姑娘的,去香积寺看看学文的伤势。”
薛副宗主还未说说话,盈澜儿又抱着一个更大的筐子从书堂出来,放在地上,猛呼出一口气:“我今天就不去了。香积寺在闭寺,我入寺不方便,你自己去吧,如果有什么需要,告诉我一声。”
说话间,她又蹲下,将书册翻好,一本一本的摊在木桌上:“宗里人手也不够,我晒完这些,还要帮忙抄书。”说完,她瞥了薛副宗主,对李秉使个眼色,意思是:这么重的几千本书,总不能指望薛副宗主抬来抬去的吧。
李秉略有些失望,却也只能点头答应,又问:“有什么关于临渊的消息吗?”
薛副宗主试着去捡落在地上的一本书,可刚弯腰,忽然站不起身,面目苦痛,李秉赶忙上前掺扶。
“哎呀,果然还是老了。”他揉揉腰:“早上收到飞鸽传书,说有人在苏州见过少宗主。魏副宗主已经赶过去了。希望能有好消息!”
李秉点头:“人没伤着就好。”他只希望马学文的事情能尽快解决,自己也好抽身去苏州。
“那我自己去了。”既然帮不上忙,也该离开。他刚出院子,忽然又转身回来:
“对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韩叔父也没有回来吗?”
这个韩叔父自然指的是非派宗主,韩临渊的父亲。他和韩临渊结拜,以兄弟相称,该叫韩宗主一声叔父。
“派人去通知了,可是找不到人。三年前,宗主走的时候只说是去云游,没说地方,也无从找起。不过……少宗主遇害,融教重出江湖,这事不少门派都知道,只要宗主还在中原,一定能听到消息!”
离开长安非派,李秉去了魏泽的私宅。
“山海一榭”
李秉每次来,都不由的看一眼这浩气磅礴的牌匾,这是当年教李秉四兄弟写字的老师——“颜真卿”亲笔所题,单单这四个字就价值万金。
当年初次来时,还是钻狗洞进入的破败院子,现在已经被修葺成全长安最富丽堂皇的宅院之一。
他原本是想找魏泽同行,却也不能如愿。
魏泽本身筋骨不强,昨日又在花蟹居受了一场惊吓,不知道是劳累过度,还是被阴气伤着,人虽然没有大碍,可是今日身体发虚,只能在被窝养着。
一连三个朋友都有事情,走了一圈,结果还是只有自己一人。
他骑着白马,在朱雀大街上走过,仿佛眼前的长安和一年前的长安是两个世界。香积寺在长安城外南侧七八里路的“樊川”,襄王府在长安城东北角,路程不近。
樊川是西汉开国将军樊哙的食邑,也因此得名。荒废后被农人占据,逐渐变成僧侣云集之地,单单这里喊得出名号的寺[悠悠读书 ]庙就有二十多座。其中以“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云栖寺、禅经寺、洪福寺和香积寺”最为出名,并称“樊川八大寺”。
这里的大部分寺庙都很小,唯有香积寺占地极大。整个长安城内外所有寺庙,也只有皇家的西明寺能和其相较。
还未看见围墙,一个新修的三丈高的大理石五门牌坊映入眼帘,正中三个字“香积寺”便是王维的手笔。
不同于西明寺内外两院的简单划分,香积寺规模巨大,共分井字形九个院落:
首行正中是“十三间光辉殿”:供奉各路主佛的地方。最大的一尊释迦摩尼金像足有两丈高,纯铜铸造,漆以半厘厚的纯金镀层,香蜡烛光之下,熠熠生辉。
首行左侧是“经阁”:藏经阁是个二层小楼,远不如西明寺藏书丰富,但却另外有十座陀罗尼经幢,十分特别。
首行右侧是“百佛堂”:一个专门为信徒供奉长明灯和小佛像神龛的地方。
井字中心是“禅房”:供僧侣打坐练功的地方。正中一座两层青砖钟楼,攒尖顶,方形四穹顶,重檐三滴水,显得巍峨不凡。里面的一口青铜大钟,名为“梵天”。足有万斤重,声音厚重浑厚。钟楼,是所有净土宗寺庙最看重的地方。
禅房左右两个院落,分别是入门弟子和高阶僧侣的住所。
后边三院,右侧是“善堂”:是个给重病人看病的地方。说是看病,大多住的都是不久于人世的人,想在死前多听听大师的指点,受一些香火熏陶,最好能升入西天净土,即便不能,来世也可以投个好胎。
正中是“法事堂”:一共九大九小,十八间屋子。香积寺的净土法事大多都是在事主家里做,但有些不方便的事情,也会选在这里。
最左侧是一个陡峭的荒山,被修整的像梯田一般,一层一层的整齐的排列着数座舍利塔,鳞次栉比,都是香积寺历代大师的埋骨地。最上面的一座,是净土宗创始者“善导大师”的崇灵塔。
净土宗二祖,也是净土宗的实际创始者,善导大师圆寂后,其弟子怀恽于永隆二年(唐高宗)为其建崇灵塔祭奠安葬骨灰,后在善导塔周边发展出一座寺院,落成于神龙二年(唐中宗),至今也不到七十年而已。
香积寺最初占地很小,名声却大,一直未有扩建。
安史之乱时,郭子仪率官军在此和安禄山叛军作战,香积寺惨遭浩劫,寺庙基本被毁,大量文物遭毁损和遗失。不过李僙收复长安后,香积寺破而后立,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扩建,才拥有今天的规模。
整个寺庙,透露这一种与其他寺庙全然不同的富丽堂皇。短短百年不到,一个小寺庙能发展至此,都要从净土宗的教义说起。
净土宗的核心教义便是对西天净土世界的崇拜,主张行善积阴德。教义简单明了,易于传播,比其他佛门流派发展的更快。
既然信了净土宗,死后一场法事是少不了的。香积寺起初也只是收几文香火钱贴补用度。
可后来唐朝国力日渐强盛,长安人口增长,香积寺的信徒也越来越多,最终的结果便是找净土宗做法事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死后要做法事,如果平日里做了亏心事,或者遇上什么难处,也要做场法事求个心安。
香积寺虽然尽量多的帮助信徒,依旧只收取几文辛苦钱。可法事太多,人手实在忙不开,有钱人家为了请到得到高僧来,往往愿意捐献更多的香火钱。
百佛堂的位置有限,供奉一座长明灯,需要钱五十贯,供奉一座小神像,需要钱五百贯,每年香油钱另计。远的不说,襄王府的彩姨是继侧房,不能在西明寺供奉佛像,便在香积寺里,供了一座一尺高的纯金“送子观音”,想给李僙再添个小世子。
长此以往,互相攀比,成就了今天香积寺日进斗金的局面。
中原的文明,虽然早在商朝时期,君权就已经彻底凌驾于神权之上,而现在又有儒释道兵法墨等多重信仰,君权本应该更远超神权才对。
可一家信仰在平头百姓中做大,若再不节制,就要生出乱子来。
一则唐朝立国以来,历代君主都对佛教以极高礼遇和大力提倡,给予免税、免徭役。寺庙人丁兴旺,不断吸纳百姓钱财,国家税收则减少,国库渐空。
二则,佛教喜铸铜像,单是长安,就有数万铜像。每年大唐产出的铜矿只有定数,都用来塑佛,哪里还有铜铸钱,铸农具?
三则,因为僧侣免徭役。不少人犯了事,宁愿出家,也不愿被流放。如此一来,寺庙内九流混杂,滋生是非,更有恶寺打家劫舍,鱼肉乡里。
四则,壮年都入了寺庙,没有文生,没有甲兵,没有农人,没有工匠,国家如何发展?
凡此种种,实在令人忧心。
每当神权要越过君权时,一场动荡不免发生。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先后毁灭诸多佛寺,削减僧侣,强制还俗。
反观现在大唐,国力衰弱下来,百姓日子过的不好,拜神求佛的人反而更多,恐怕对国力耗损更重,说不得就要来一次清洗。
不过这是后话,现在香积寺蒸蒸日上,隐隐有超过西明寺,成为长安百寺魁首的趋势。
李秉站在牌匾前,瞟一眼“香积寺”三个题字,再看两旁的百姓,心中五味陈杂。
即便今日寺门紧闭,在寺外等着的人却依旧不少。有人带着贡品登门,有人顶礼膜拜、不断磕头,有人甚至在寺门口的小路边直接烧起了纸钱,有人尝试给看守大门的和尚塞铜板求个方便。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