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肉厌文身(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br>

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用白泥或燃料在身体和脸部画出纹路,既美化形象又恐吓敌人,图案多以原始图腾为主,这就是最早的纹身。

中国纹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五百年以前,多用于触犯刑法之人,工匠用针蘸墨水把图案刺在犯人脸部、身体的显眼部位,相当于给犯人纹刻“犯罪档案”随身携带,称为“墨刑”。因为只有黑色,时间久了颜色会发蓝发青,又叫“刺青”。

西周时期,江南吴越一带居民有纹身习俗,雕镂皮肤作为纹身,后来有仲雍(周太王次子)的小孙女以刺绣服装取代纹身,这也是江南刺绣的起源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纹身演化成社会习气较重的江湖人士特有的标志。《水浒》里就有三个通体纹身的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

发展至今,纹身成为时尚元素,现代人对纹身的理解包罗万象,极具个性,纹身部位也是五花八门,匪夷所思。

纹身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刺青,在皮肤上刺进各种图案或文字,难以去掉;第二种是人体彩绘,可以随时洗掉。近年来出现不干胶彩画(纹身纸),往身上一贴即可。

纹身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流传自毛利人,用鲨鱼牙齿及动物骨刺捆上木棒蘸上墨水,用小锤敲击入肤;第二种是用针手工点刺入肤;第三种是美国人山姆·奥瑞里一八九二年(也有说是塞缪尔·奥莱里一八九〇年)发明电动纹身机,由电机带动刺针刺入皮肤,成为延续至今的主流纹身方式。

纹身师这个职业也应运而生。

之所以谈这么多,是因为我和月饼经历过一件关于纹身的诡异事件。

在这里,我只想说:

一、不要纹不明所以的古怪文字、图案;

二、不要纹五个以上的数字组合;

三、纹动物要看属相是否相克,有些动物最好不要纹在身上,尤其是猫、狐狸、蛇;四、恋人头像、人名最好不要纹,一旦分手立刻洗掉;五、切勿接近在显眼位置纹着动物、眼睛、神秘符号以及文字造型的人;六、切记!不要与有十二生肖图案、文字的纹身者有身体接触!

七、不要纹和纹身师相同的图案!

月饼打开第三本书,上面出现了奇怪图形,说明图书馆的第二个任务确实是解决“杨泽在古城迷昏少女”事件。我们愈发确定了一个推论——集合“八族”智慧建立的图书馆,形成一种神秘力量,能够提前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通过组成“62188”的书本向“异徒行者”传达喻示。

细想整件事,虽然匪夷所思并且有个致命漏洞,可是又不得不信。

月饼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这两件事都和“八族”有联系,那么图书馆是否类似于“先天吉凶阵”、“五行福祸阵”,能够预测和八族有关的喻示,由护阵人(我和月饼)处理?

韩峰对此嗤之以鼻,我举了《推背图》的例子反驳。《推背图》比作图书馆,每一页出现的预言图文和每本书出现的喻示有什么区别?所谓预言性质的物品一定是书么?英国的“巨石阵”还号称是对上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预言性质的古建筑群。

韩峰也着实讨厌,梗着脖子就是不信。我和月饼都是“你不懂我也不愿多解释”的性格。韩峰就这么点想象力,我们总不能打开他的脑壳再挖出两勺脑浆给他扩扩脑洞吧?

一顿酒喝得很不痛快,倒是讨论第三本书喻示的时候,韩峰异军突起,指出这是东越市地图,绿线代表闽江。月饼从电脑里找到东越地图作对比,居然分毫不差。

地图上红点的位置是东越市博物馆。

我大为震惊,看不出韩峰还是个地理学霸?韩峰虽说固执,倒是个实在人,说了其中缘由。

我们去南平这几天,韩峰查出杨泽是东越市博物馆的保安,半个月前辞职。韩立收到的那封信,是杨泽出发来古城之前从东越市寄出。

一家人大为兴奋,纷纷请缨共赴东越。我心说这挺严肃的事儿整成了组团旅游。正准备拒绝,月饼使个眼色,打着哈哈说再准备几天搪塞过去。

早晨天还没亮,我们俩就偷偷开车跑了,目标是东越市博物馆。

俩人轮换着开了三十多个小时,到达东越市已是第二天傍晚。我困得睁不开眼,月饼也没什么精神,索性先去东越市最有名的“三坊七巷”转悠一圈,吃点东西歇歇脚。

“三坊七巷”号称东越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位于东越市南后街和两旁街坊。乌压压的老宅与现代化高楼大厦相映成趣,古今建筑水乳交融的景致在其他城市很难见到。

鸟瞰东越市,南北为九仙山、乌石山、越王山,东、南、西三向绕有护城河,面朝大海,正是堪舆走势的“聚气纳财”之相,又应了“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福禄寿”格局。

唐末,王审知建立闽国,依地势重建东越市,形似聚宝盆,三坊七巷恰恰位于盆眼位置,聚齐了东越好风水,正如一首诗词描述的——“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里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由此可知王审知也是精通风水堪舆的高人。

三坊七巷青石板铺地,白墙乌瓦,坊巷纵横,形似迷宫,如果没有特定目的地,边走边看倒也不担心迷路。只不过千百年历史老屋外挂着“屈臣氏”招牌,邻屋是一家麦当劳,略有些时空错乱感。

我们逛街逛得肚子饿了,在“同利肉燕老铺”要了两碗肉燕,店小二端上来才知道就像是“鱼香肉丝”没有鱼,这玩意儿和燕子一点关系没有。

肉燕又称“太平燕”,福州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老话,做肉燕也是东越人家家户户必备手艺。制作时取猪腿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小块,裹进鲜肉馅,晶莹剔透形似燕子,煮熟浇汤,很像馄饨。东越美食以鲜甜为主,肉燕也不例外,入口咬劲十足,肉味鲜而不腻,汤汁甜美,唇齿间留着淡淡清甜,别有一番滋味。美中不足是分量太少,北方人吃一碗也就是个两三成饱。

我和月饼大呼过瘾,连啤酒都没舍得喝,在食客们目瞪口呆中连吃五碗才算是心满意足,结了账继续溜达。

“月饼,东越小姑娘虽说个子不高,白白净净长得真不错,细腰长腿别有异族风情啊。”我饱暖思淫欲。

月饼扬了扬眉毛:“东越人是战国时期当地闽族和越国遗民融合的后裔,既有越人灵秀又具备闽族特征,长得不好看那才叫奇怪。”

我假装拍景偷拍丫头,结果被发现了。俩丫头瞥我一眼,秀气十足略带羞涩地走了。我感慨道:“这要是换在北方,早被骂了。难怪你丫见天儿在南方旅游。”

月饼微微一笑:“也就你这个淫贼能把偷拍和旅游生拉硬拽扯到一起。”

我伸了个懒腰:“君子色而不淫,好看的姑娘谁不愿多看两眼?”

边说边走,溜达到一个亭子,亭侧相向而生两棵古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更妙的是枝叶连理相拥成荫,远看如同恋人相抱。我们坐在亭边歇脚,亭内两个老人在喝茶闲谈,穿黄衬衫的老人捧着茶壶嘬了口:“还记得‘合抱榕’的传说么?”

圆脸老人意兴阑珊道:“河道改造,双抛桥修成亭子,知道这个传说的娃娃越来越少了。”

两个老人有意无意地看了我们一眼,你一言我一语地讲了一段关于“双抛桥”、“合抱榕”的传说——

邱然拎起遍体通黑的公鸡,对着鸡脖子横起一刀,血沫从喉管喷出,公鸡“咯咯”惨叫,鸡血四溅。邱然蘸着鸡血涂抹窗台,血浆像是碰到烙铁,“哧哧”冒着烟,烤成一道道血干。

烟气化成一张兔子脸的形状,弥漫在窗前聚而不散。邱然闻着腥浓的鸡血味儿,惊恐地望着窗户,心里越来越冷。

屋里烛光忽明忽暗,窗纸上映着披头散发的女人影子,惨叫声越来越凄厉,像一只正在地狱受刑的厉鬼。身材佝偻的老婆婆蹲在女人胯部,急道:“邱然,孩子脚先出来了,只能保一个!”

邱然如同五雷轰顶,呆呆地说不出话。

“婆婆,”翠娘挣扎着厉号,“娃儿还没到世上走一遭,不能就这么没了。”

“邱然,快做决定!”

“我……我不知道。”邱然跪在地上,手指深深陷进土里。

“保孩子,我撑不下去了。”翠娘气若游丝,“邱然,替我把孩子带大。”

“翠娘,对不住了,去了那边别怪我。”婆婆举起剪刀,插进翠娘高高隆起的腹部,由下至上剪去。“咯吱咯吱”的铰肉声中,鲜血斑斑点点喷了满窗,翠娘惨呼两声,没了动静。

“翠儿!”邱然一声狂吼,拽断鸡脖子,狠狠摔在地上。鸡头落在墙角,眼皮开合不止,啄食着地上的石子。鸡身子扑棱着翅膀,鸡爪凌空乱抓,翻身撑地居然站了起来,晃晃悠悠地走向鸡头。

邱然怔怔地看着,手脚吓得冰凉。屋里突然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翠娘猛地坐起,挥舞着胳膊,一只血手冲破窗户,搭在窗棂上面,攥成拳头又缓缓松开,残血顺着手腕上的“兔”字纹身滴落。

“翠儿!”邱然跪倒,“咚咚”磕着响头。

鸡头一声啼叫,鸡脖子里喷出热腾腾的血,再也不动了。屋里传出响亮的啼哭,婆婆捧起婴儿:“邱然,是个儿子!啊……”

邱然心里一沉,不顾“女子生育男人不得入内”的老规矩,冲进屋里。

翠娘肚子豁开一道血口,羊水掺着血水流了满床,早已死去。婆婆瘫坐在地上,血淋淋的婴儿挂着半截脐带,拱着婆婆干瘪的胸膛哭个不停。

“又……又一个……”婆婆哆哆嗦嗦地捧起孩子。

看清了孩子模样,邱然失声喊道:“怪……怪物!”

“你长长眼吧!”婆婆摸着婴儿豁裂的嘴唇,老泪纵横,“这只是孩子啊!”

“婆婆,刚才……刚才黑鸡活了,这孩子是妖孽,不能留!”邱然脸色铁青,早把翠娘的遗嘱忘个干净。

婆婆瞪着邱然:“这是翠娘用命换来的孩子,是你邱家的种。”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