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越来越乱套了(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果不其然,管祭酒靠横在门口耍赖成功吸引了朝廷的视线,皇上便正好借着这个由头派人出面斡旋。

带御林军前来给管祭酒助阵的是国舅爷的亲儿子,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铁锴甲胄,腰佩金环大刀的骠骑将军,亦是率众招摇过市,声势浩大而来。

下马后,客客气气地将领头的护法拉到一边,表示管祭酒乃是朝中重臣,家世地位十分显赫,对国家社稷影响深远。又与自家父亲私交甚好,跟皇上也是少时好友,人脉非常广泛。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要不然你们看在我们的面子上,就算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平至上不好吗?

领头的护法面无表情地瞟了他一眼,仿佛在说你是谁,你们是谁,能比天神更有面子吗?而后视线落在他腰间的佩刀上,捋着胡子笑了笑,对他和平至上的说法不以为然:“将军这全副武装的模样,看上去倒像是在威胁我等。”

将军也跟着笑:“不敢,在下只是听说围观的民众太多,怕多生事端,顺道来维持个秩序。”

说话间,御林军已围成了一圈,将民众阻拦在外的同时,也把三清教众们包围了起来。

围观的群众被阵列整齐的御林军逼退了好几步,须臾之间,两批人马之间便空出了一大块空地。然而窃窃私语的议论声却比方才更加密集了。

他们不明白,什么时候这城里的治安问题,都需要动用御林禁卫来管了?更不明白既然是御林禁卫前来,为什么带头的却是骠骑将军?

有人说这充分说明了皇上的立场。骠骑将军是皇后的亲侄子,皇上的自己人,他说的话就代表了皇上的态度。

也有人不这么认为。如果皇上有什么态度的话,大可以亲自来啊,就算不亲自来也可以派人下旨不是,何必搞出这么多弯弯绕绕?

持有先前观点的人便被问住了。

也许他们还不太明白这支队伍的来意。但里头的教众们,尤其是听见了将军和自家护法之间的谈话的人,都能隐约感觉到,那朝向圈外的戈矛随时都有可能调转方向,他们才是真正的矛头所向。

身处这种表面平静,实际暗潮汹涌的局势之中,他们的反应也很淡定,充分表现出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沉着地站在包围圈内,连衣摆都不曾抖动一下。

至于管祭酒,则大马金刀地坐在门槛上看热闹,姿态悠闲得就差当场捧出一把瓜子来了。

领头的护法和将军二人都不肯退步,沟通无果后,两个人都不说话了,仿佛开始比谁更有耐心,更有定力似的,一左一右杵在了门口。

三清教总坛内,焦急的素帛一开始得知煦和等人没逃跑的时候,提心吊胆了一番。得知管祭酒亲自出面之后,好不容易松口气。又听说要连管祭酒一起抓,再次提心吊胆了起来。再得知山下的情况演变,又松了口气……

一波三折的,她感觉心脏都要不好了,但是刚喝口水冷静冷静,又想到两边人总不能一直这么对峙下去,站到天荒地老吧?事情总是要解决才行的呀。

同她想法一样的还有很多人。

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落入虎口的煦侍郎早就私下联络了一拨与管祭酒交好或看好格物司发展前景的官员,听说形势不乐观之后,便将大家召集起来,加入了对峙的队伍。打着刑不上大夫,即使是三清教也不能随便抓朝廷命官的旗号,支持的无疑是御林军这方。

何尚书一看,煦侍郎都出马了,自己也不甘落后,与儿子何碧成联手召集了一拨人赶来。这批人以翰林院的学士们为主体,引经据典地表示旁门左道之术不可取,扰乱人心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危及社稷,而格物司的这些人胆大妄为,犯下这么大的错还不出面承担责任就更是错上加错,能自我了断以谢天下才是最好。

于是人群从两圈变成了三圈。最外圈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群众,中间圈的是分化成两派论辩的朝臣,内圈的是严阵以待的御林侍卫和风骨凛然的白衣教众,最中间的核心则是嗑瓜子的管祭酒。

格物司门口简直比上元节的灯市还要热闹。

消息传到三清教里,国师的脸色都白了。

素帛听说后,则想象着这幅画面,尤其是画面中蹲在门口嗑瓜子的管祭酒,感到哭笑不得。

都闹到这个份上了,皇上也就“不得不”亲自出面,上山来找国师了。意思也是,你看事情搞得这么大,牵扯进来这么多人,我们都不想的。眼下还是赈灾与重建的关键时期,这些大臣们还有好多事儿要干呢,要不祭祀什么的还是算了,罚他们多烧点香,来修行修行,打杂做做苦力你看怎么样?

为了表示诚意,皇上还主动替他们表态,修行的过程有多艰苦都不怕,就派教中最严厉的师父来带。

国师听着,连连点头,表示自己非常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只道是:“事态演变到这个地步,亦非贫道所愿。然天意不可违,祭祀也是万民请愿的结果。话说回来,局势虽然有些难办,但只要陛下命各位大人们撤离格物司,尤其是那位管祭酒,一切不就都迎刃而解了吗?”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