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琅嬛剑(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br>

第十四章 琅嬛剑

杨珏心里也是万分钦佩,沐唐是两朝元老了,从轩辕境的爷爷那辈便是朝中重臣,可以说炎国能有今日凌驾九国的实力全靠那时沐唐的改革中兴,将炎国的财力,政治,法制,军事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后来又在轩辕策登基之后的这些年深化人才选拔改革,大力整顿民风和教育,强化军事,将炎国推向了如今的全盛局面。

可是一想到此,杨珏还是为玄国担忧了,将来轩辕境即位,以轩辕境的气魄雄心,下一步必定是要开始吞并天下了。只要内朝有沐唐这样的贤相,那么轩辕境逐鹿天下就全无后顾之忧。何况,就算沐唐老了,沐稳的存在就更是可怕,如果说沐唐是文治,沐同悼是武治,那么沐稳无论文韬武略都出色。只要有沐家这个大靠山,炎国轩辕皇室蚕食天下只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天下分九国,最强的就是炎国,其次是西边墨州的墨国,其余各国实力都差不多,玄国在九国中实力已经算是弱的了,此番再次败给炎国就更是国力受损,长此以往下去绝不行。

李茂看杨珏又陷入了沉思,只好说:“王爷,沐稳公子出门迟,我们只要再晚一会就能遇见沐稳公子,到时候王爷邀请沐稳公子的话不就正好吗?这样王爷既可以跟沐稳公子说上话,也可以让沐稳公子承王爷的情。小的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还是知道人情的,王爷必不会长久留在炎国,可是他日若要离开的话绝不可能仅靠一己之力。”

“你个鬼灵精,本王没有想那么多,沐稳他对本王有救命之恩,只是想让他明白本王的谢意,不是为了接近他而接近他。以后这些话说不得了,朋友就是朋友,哪来那么多心思。”

“小的多嘴了,以后不敢了。”李茂只能老老实实的赶车,

来到圣贤书院的时候杨珏才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却见一身水蓝长衫的暮云归拿着一把木剑在花园里练剑。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却又无比狠戾精准,没有一丝多余,招招直取要害,眼花缭乱的剑法让人应接不暇。虽然杨珏不懂武功,可是一看就知道很厉害,想也是,暮云归是沐稳的师兄,沐稳都那么厉害,暮云归肯定也是绝顶高手,可是沐稳的剑那么漂亮,暮云归怎么拿把木剑呢?

暮云归练完剑法之后用绸巾擦着汗水,俊逸出尘的脸上被晶莹的汗水打湿,却有了另一种刚毅的柔美:“江王殿下在那边看了许久了,可要过来指教一二?”

“暮公子说笑了。”杨珏走过去。“本王不懂武功的,倒是有一事想要请教暮公子。本王原先得见沐稳手中的长剑甚是漂亮,暮公子乃是沐稳的师兄,为何却拿一把木剑呢?”

“剑只要能杀人,那么铜剑和木剑就不那么重要了。”暮云归这话说的意味深长,眼眸里的深意也颇让人寻味。

“恕本王才学浅薄,不是很能理解暮公子这话里的深意。”

暮云归浅浅一笑:“随性而发,江王殿下不必放在心上。延沂手中的剑名曰琅嬛剑,在剑器谱上排名第五,也是天下名剑中最漂亮的剑。琅嬛剑剑身修长轻薄,使用者只要能用好了就能在速度上制胜,琅嬛剑乃是用万年冰湖湖底的玄秘晶石锻造出来的,铸剑时曾经几度失败,后来是以活人血练剑铸成,即使后来宝剑铸成,用过琅嬛剑的人一半都英年早逝。所以琅嬛剑也有别名叫妒英剑,相传我鬼谷中曾有门人用过此剑,那人天资绝伦旷古烁今,可是那人死在二十二岁。我张师叔曾经跟延沂说,延沂与那人命格相通,若是再用琅嬛剑,恐怕再步后尘。”

“既然如此就别用了。”杨珏脱口而出。

“延沂岂是那般听话之人,延沂十二岁凭一己之力得到琅嬛剑后便再未放手。江王殿下不是练剑之人自然不知剑客对于剑的执着,可以说,剑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放弃自己的生命谈何容易。而且,剑客对于剑都有自己的缘分,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了,以延沂对琅嬛剑的感情,就算拿排名第一的龙渊剑来换沐稳也不换。”暮云归说。

“是不是排名越高越好?”

暮云归笑笑:“剑不过是剑客手中的工具,剑的排名只能证明那把剑的价值,并不能证明剑客的价值,高手用木剑也可战胜拿名剑的人,真正剑客的剑是放在心里的,不是拿在手上的。”

“所以暮公子的剑是放在心里的?”杨珏就说。

“不敢,我还是后生小辈,没有达到那般的造化,也不过俗人一个。江王殿下,有些话本不该由我来说,不过既然牵扯到我师弟,我就还是多一句嘴。延沂在天下树敌颇多,可是至交也不少,接近延沂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目的,延沂对江王殿下的救命一恩,江王殿下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不然,只怕延沂的有些恩怨会牵连到江王殿下身上。”暮云归说的很诚恳,就像一个大哥哥关切小辈一般温柔。

杨珏浅浅一笑:“暮公子的意思本王大概能懂一些,不过,本王行的端坐得正,而且从未想过那么多,以后自有自己的分寸。不过还是要多谢暮公子提点,时辰不早了,本王先进学堂了。”

看着杨珏赤红的身影消失在长廊后,暮云归秀美的眼眸里浮上了深意。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