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何家庄里,有客家人,亦有少部分潮汕/闽南人。客家人占大多数,面闽南人占少数。
何氏一族均为客家人,面如何三叔的妻子王氏则是闽南人。
在广东有一种说法:广东人从中原南下的时候,广府(粤语系)人带了一双筷子,来到广东就吃吃喝喝;客家人带了本书,来到广东就认真读书,谋取功名;潮汕/闽南人带了套茶具,每天就聚在一起喝茶沟通信息,谈论哪里有生意可做。
虽然同是来源于中原地区,由于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潮汕人和客家人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俗。潮汕人来源于闽南那些已学会以捕渔为生的中原人后裔。来到广东后,他们继续以打鱼为业。在茫茫的大海上,渔民必须以生命为代价与大自然的惊涛骇浪抗争才能有所收获,这也锻造出潮汕人敢闯敢于斗狠的性格。
而客家人在战乱中逃生到广东后,仍以农耕为生,当时较平坦地带的土地早就被当地族人开垦,为了生存只能蜗居较为偏远的山林。作为“少数民族”的客家人,为了避免和本地族人发生冲突,他们不得不选择忍让和顺从,从而形成了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不与人争强的族群性格。
对于潮汕人来说,出海捕鱼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出于对大海的敬畏,同时也是为了更多的收获和平安而归,他们每次出海前要敬天地拜海神,并形成了很多的禁忌----这种敬畏天地的习俗,至今仍为许多人所保留,并让人无法理解。
而客家人在山岭里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心情郁闷和开朗时都可以在深山里吼几嗓子练练山歌(客家山歌),自然就“开明”了许多。山林里耕种几分薄地的客家人,余粮本来就不多,在大山里种些果蔬、养些家禽、捕些野味、河鱼、砍些柴草、酿些米酒等也就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了。对于油盐酱醋布料等必需的东西用一些农副产品去集市上交换即可,不需要也没有那么多货物拿去大张旗鼓地做生意,此亦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而对于客家人,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就是科举作官。
所以,客家人重视文化、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希望男孩子能学以至仕,那样不仅把自己家族带出山林,也会相互提携,帮助族群里更多人的发展。因而就有了“天下客家一家人,见面就有三分亲”的说法。于官场之上,客家人很讲究这种同宗关系,而客家人忍让和顺从的性格也非常适合官场文化。
何家庄,便为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相结合的综合体,既有开垦耕种,亦有下海打渔。并且此庄的何姓男人遵从祖训,会识字,更要习武,想着有朝一日,“学成文武艺,卖予帝王家”。
何氏一族的族长何人穆,已至知天命的年纪。他饱读诗书,年轻之时曾外出游历,在元末时中过举人,但不愿在元朝做官,避而回至琼州府的老家。但他从未忘记何家祖训,想象着有天会有人继承何氏先祖的荣光,登堂入世,光宗耀祖!
身为族长何人穆在村内办了学堂,请了教员。每日傍晚,他亦会至村口大树之下,一边看着祠堂之前那些年轻人舞枪弄棒,一边与人闲聊,并缅怀昔日宋室王朝的荣光……而那元朝,算了,那是蛮夷之人所建立;如今的大明,算是汉室正统。
何人穆如今正筹划看看是否能有优秀的何氏子弟可求取功名,那个最先发现阿九的何山,可以算得上一个,但这家伙自从得知那郑和下西洋一事之后,竟吵着欲加入大明水师,欲出海循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而行……
年轻人总想成就一番伟业。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