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1850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改进了菲索的方法,他只用一个透镜、一面旋转的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平行光通过旋转的平面镜汇聚到凹面镜的圆心上,同样用平面镜的转速可以求出时间。傅科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8000千米/秒。另外傅科还测出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通过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比较,他测出了光由空气中射入水中的折射率。这个实验在微粒说已被波动说推翻之后,又一次对微粒说做出了判决,给光的微粒理论带了最后的冲击。

1928年,卡娄拉斯和米太斯塔德首先提出利用克尔盒法来测定光速。1951年,贝奇斯传德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9793千米/秒。

光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当代人们对电磁波谱中的每一种电磁波都进行了精密的测量。1950年,艾森提出了用空腔共振法来测量光速。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微波通过空腔时当它的频率为某一值时发生共振。根据空腔的长度可以求出共振腔的波长,在把共振腔的波长换算成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由波长和频率可计算出光速。

当代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光速都是通过波长和频率求得的。1958年,弗鲁姆求出光速的精确值:299792。5±0。1千米/秒。1972年,埃文森测得了目前真空中光速的最佳数值:299792457。4±0。1米/秒。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研究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从人们设法测量光速到人们测量出较为精确的光速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但在这期间每一点进步都促进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中,光速的测定曾给这一场著名的科学争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作者闲话:感谢 对我的支持,么么哒!

152

肖潇当然知道这个年代不太可能有人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或者齿轮,不过他的真正用意是启发人们对光的思考,打破这个时代人们的一些认知。所以他并没有将这道理放到难题集考验的考题之中,因为他知道没人能找到答案,于是放到了扩展思考题,只是旨在要人们认识到光的存在。光学是物理学中最古老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现代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大致经历了几何光学、被动光学、量子光学和现代光学等四个时期。小到人们使用的眼镜,大到载人航天技术的应用,证明了光学在人类发展中无比重要的地位。肖潇作为一个动手能力几乎为零的废柴,他不会磨镜片,也不会做电机,能想到的便只有开发这些古人的潜力,让他们自己动脑发明。第一步便是打破他们的认知。

天上住着神仙,地下有阎罗王,水里龙宫金碧辉煌?肖潇表示等到天文望远镜出来,人们看到一个又一个荒芜的星球之后便会知道自己认识的狭隘。而与生俱来的认知一旦被打破,那么再想像之前一样坚定便不可能了,这便是肖潇想要看到的结果。现代高度发展的科技自然伴随着“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衰败,可是对比百姓的幸福程度,肖潇更希望高科技的到来,让白玉国尽快进入“工业革命”时代。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