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节古寺品茗(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我们沿着清澈见底的桃花溪,兴高采烈的往前走着,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座古香古色的寺庙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大家急急忙忙找温泉,找得有些累了,于是大步流星走进去稍作休息,只见里面古香古色,古朴轩敞,外有回廊。前有山门,中有殿堂,后为僧舍。清幽别致,四周群峰耸秀,古木青翠,幽静秀雅,香火鼎盛,青烟袅袅,规模宏大,内有大雄宝殿、罗汉堂、藏经阁,里面的穿着黄色袈裟的一位老和尚热情洋溢的欢迎了我们,还拿出上等的黄山当地好茶让我们在青山绿水间品茗,真是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亦乐乎,那碧绿色的茶叶漂浮在热气腾腾,清澈见底的泉水中,沉沉浮浮,此起彼伏,真是赏心悦目,如同一叶叶田田的荷叶飘荡在水中一般,美轮美奂,诗情画意,大家一起美滋滋的喝着黄山绿茶,一边兴高采烈的攀谈起来,那位和蔼可亲的老和尚笑容满面的给我们介绍起来这里的历史,黄山曾有佛家四大丛林,即:云谷寺、慈光阁、翠微寺、祥符寺,翠微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这所寺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南唐保大五年(947年)李璟敕赐翠微寺寺额,寺亦易名。该寺附近有与麻衣和尚有关的麻衣洞、麻衣台、锡杖泉、麻衣塔等。麻衣洞是其起初居住的石洞;麻衣台是其伫高念佛号的石台;锡杖泉传为其用锡杖点地而涌之泉;麻衣塔是其舍利宝塔。不过他们黄山翠微寺在国内小有名气,知晓者甚少。然而在印度、缅甸都很有名气。它的创建人是一位来自古代印度的高僧,名曰包西来,俗称麻衣和尚。约在公元800年,古印度高僧包西来进入中国,从四川省东下,云游中华名山大川,于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来到黄山,便对这里的神奇风光大加赞叹。遂在黄山西海的翠微峰中一个天然洞穴中住下来。即言:此地即佛地,潜心在此修行,平时他安坐洞内诵经念佛,并手持锡杖在山上挖蕨根,采野果。还经常在洞前石台上,双手合十,高诵佛经。数月后被当地樵夫发现。有位姓洪的山民提议为这位外国来的和尚修庙,并带头捐献翠微寺前的田地,作为建庙场地。洪氏家族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很快就把佛庙盖起来了。于是这位不远万里来的高僧就在寺里主持香火来。而山民们不知道他的法号,只见他一年四季不着绸帛,而是编麻为衣,便称他为麻衣祖师。他们做佛事,摆道场也就被称为麻衣道场了。正当麻衣祖师与黄山人民和睦相处之后,唐武宗突然下灭佛尊道的旨意,令麻衣祖师关闭庙门,停止佛事,马上离开中国。面对催逼的官吏,包西来和尚愤然提笔在大殿的墙上挥诗一首:敕命如雷下翠微,佛前垂泪脱麻衣;山中有寺不容住,四海无家何处归?官吏看后,认为大逆不道,便把此诗抄报朝廷,并令包西来不得擅自离开,听候发落。哪知此诗被送到御前,皇上却为这位能精通汉语,还善于作诗的印度高僧惊叹不已,随即下旨停止驱赶,并引用印度佛教史上的故事,亲自做了一首安慰他的诗送上,诗曰:忍仙林下坐禅时,曾叫歌王割四肢,况我圣朝无此事,只叫修道又何悲?意思是说:在印度的历史上,有一位名叫忍震的仙僧,在菩提树下打坐参禅时,曾被歌利国王割下四肢。我大唐王朝没有做这样的事情,只是叫你停止做道场,难道还值得悲伤吗?皇帝的诗委婉平近,感动了麻衣祖师,他便在寺内定居下来。到了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大保5年(公元947年),当朝皇帝敕赐翠微寺门匾,该寺才正式得名翠微寺。麻衣祖师包西来修炼至100多岁才寿终正寝。他圆寂后,当地百姓为他在黄山西麓造塔安葬。此塔为古代黄山八塔之一。老和尚还告诉我们寺周有翠微洞、青牛溪、探水石、袈裟地等胜迹,如果我们有兴致的话,可以顺便看看,他还告诉我们温泉就在前面不远处的桃花溪南岸了,我们看见近在咫尺的祥符寺的时候就到了。我们谢过老和尚之后,继续往前走去。果然没过多久,我们就看见了老和尚说的祥符寺,真是——紫翠林中便赤脚,白龙潭上看青天;药炉丹井知何处,三十六峰烟月寒。何年何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欲起轩辕问九鼎,道衣重侍玉虚君。我们翘首以盼的温泉终于到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