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对于那位名叫米歇尔魏特曼的三号a型突击炮车长,正率领着他的车组埋伏在自己必经之路上的事情一无所知。
率部出发后的马拉申科眼下正指挥着自己的装甲连,以最快速度向着对面那些已经在肉眼可视范围内的德军阵地急速冲去,以期望能赶在刚刚遭受过苏军重炮群洗礼后的德军彻底缓过神来之前就撕开当面之敌的德军防御阵地,从而为后续大部队打开一条进攻通路。
很快,轰足了油门一路高歌猛进的装甲一连几乎没费多长时间,便在茫茫草原之上从横驰骋到了距离德军第一道防御阵地不足六百米的抵近位置。
正坐在自己的炮手兼车长位置上双手扶着广角潜望镜观察着自己正前方的车外视野情况,看着眼前可以说是已经距离自己近在咫尺的第一道德军阵地,那明显要比马拉申科眼下所处位置高出不少海拔高度且环绕着布罗德镇外围紧贴而设的防线,不由让目睹了此情景后的马拉申科心中感到一阵骂娘。
“妈的,这帮德国佬真是会挑地方!把所有的防御阵地都建在了紧贴布罗德镇外围的居高临下位置,真是一帮聪明的混蛋!”
对于马拉申科眼下所率领的第一波负责突击的t4中型坦克们而言,建在布罗德小镇外围陡坡上那处在相对居高临下状态的德军防御阵地,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太好的消息。
缘何居高临下的依坡而建的德军防御阵地会让马拉申科如此恼火,这一切还要从苏军t4中型坦克本身的设计性能说起。
众所周知,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系统性布置倾斜装甲以换取更强等效装甲防护的坦克,t4中型坦克的设计思路与实战性能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无出其右又首屈一指。
遵循着早先曾经提到过的苏军坦克要求全面防护的卫国战争早期坦克设计思路,t4中型坦克在防御权重最为重要车体首上装甲板区域,采用了一块物理厚度达45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并将其呈60度倾斜角度布置。
如此一来,防御倾角达到60度的t4中型坦克车体首上装甲板区域在面对处水平弹道来袭的敌军炮弹时,将可以提供最大90毫米厚度的等效装甲防御。
除此以外,t4坦克的车体侧面与后部装甲板均采用相较于车体前部首上装甲板略逊一筹的40毫米均质钢装甲,呈40度倾斜角度布置,在应对水平弹道状态来袭的敌军炮弹时可以提供至少70毫米以上等效厚度的装甲防御力。
炮塔方面的情况则一样是遵循了全面防御的设计思路,整体铸造式炮塔在左右及后方向的物理装甲厚度均为40毫米,并同样带有一定倾斜角度以换取更加强大的等效装甲防御。
毫不夸张的说,当德军在1941年夏天发动巴巴罗萨入侵行动的最开始阶段时,初次见识到苏军这一新式t4坦克的德军官兵几乎被其“四两拨千斤”的倾斜装甲防御彻底吓尿。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