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潘家园(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随着朝阳冉冉升起,窗外沉寂了一夜的夏蝉,也瞬间恢复了活力,“知了、知了”叫个不停。

李向东烦躁的把被子蒙到头上,不胜其烦。漠北市没有蝉,夏日空气里也不会出现这种没完没了的噪音。

李向东到了首都,感觉一切都很新鲜,都很好。唯独接受不了这没完没了的知了、知了的声音,恨不得爬到树上把这些讨人厌的蝉统统消灭。

李向东低声骂了一句,不耐烦的掀开被子,坐了起来。

转头一看,旁边床上的李一凡已经不在了,知道他又是出去练拳去了。

正在这时,外面响起了敲门声,连忙起来开门,李一凡从外面走了进来。

李一凡看见李向东满脸不耐烦的样子,知道他又是和知了斗气呢,就笑着问他,“东哥,你这是怎么了?大清早犯起床气?”

“一凡,你说这首都哪哪都好,就是窗外树上的知了吵的人快疯了。你说当地的人怎么受得了。”李向东没有好气的抱怨道。

李一凡抬头看了看窗外,茂盛的大树,笑着对李向东说,“在首都人看来,没有蝉声的夏天,不是夏天。就连老舍先生也在《骆驼祥子》里说,‘七月的北京,笼罩在一片蝉鸣中,叶子蔫儿了,打着卷儿,连尘土都懒得动弹。’越是暑热,知了叫得越是欢畅。他和首都是分不开的,它属于首都这座城市特有的声音。”

“那不喜欢它的人怎么办?难道就没有办法治它?”

“有啊!每一个首都人都会有一段,儿时捉知了的记忆。用一根长杆上面绑一个网兜,孩子们三五成群游走在大街小巷,听声辩位,眼到手到,一会儿的功夫就会捉一瓶。”李一凡说完就进卫生间开始洗漱。

等两个人洗漱完,李向东问道,“一凡,咱们今天去哪?”

“一会儿,我们先去吃早点,吃完回宾馆房间等电话。我表哥上午去所里问项目的事,若咱们出去了,就接不到电话,怕误事。”李一凡答道。

“看来我们俩只能在房间苦守了。一凡,你说要是有一种电话,无论我们在哪儿都能被找到,就好了。”

“有啊!现在就有。比如说,大哥大、bp机,都能够实现你这个愿望。”

“大哥大?好像在港片里见过,就是像块砖头一样的东西。bp机?那是什么?”

“就是一个像火柴盒那么大的一个黑塑料盒子,上面有一块显示屏。如果有电话找你,就会把对方的电话号码发到显示屏。bp机也叫传呼机。”

“真神奇,怎么没有在,咱们漠北市见过这个传呼机?”

“咱们漠北市还没有建立传呼台,但是首都和盛海这些大城市已经有了,但是机器和服务费太贵,用的人还不多。”

“贵?多少钱一台?”

“好像光传呼机就需要3、4千元,另外每个月还需要缴纳服务费1、2百元。”

“我的天,这么贵!谁能用得起!”

说起传呼机,早在1983年,上海就开通了中国第一家寻呼台,中国开始出现了传呼机。

但是1983年上海用户使用的只是模拟信号bp机,用户只能接受呼叫信号,需致电寻呼台才能查询到回电号码。

次年在广州开通的数字寻呼台,才解决了这个难题。早期的bp机全是进口产品,品牌包括摩托罗拉、松下等。后来,国内企业浪潮与摩托罗拉合作,开发出汉字bp机,让用户不用满大街找电话就可以知道呼叫内容。

bp机刚流行的那几年,买台呼机是件大事,不仅要托人,而且还要交“巨额”入网费。一套下来至少得3千多块。

想当年,穿一件白t恤,配一条牛仔裤,腰上别个oto黑砖,你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别人都会忍不住多瞄你几眼。

有的人囊中羞涩,就买个机样式的电子表挂在腰上。

“有事您呼我”这句话成了低调奢华的自我宣传语。更时髦的人会说“有事call我”。因此在南方某些沿海城市,传呼机又叫call机。

后来歌手范晓萱还写了首《数字恋爱》,来唱那个时候年轻人的爱情

3155530都是都是我想你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