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于去恶(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顺天府的陶圣俞,是很有名望的读书人。顺治年间去参加举人考试,寄居在城郊。一天,偶然出去散步,看见一个人背着行李,好像没有找好住处。陶上前询问他是不是没找到房子,他便把行李放在路上,两人坦诚地谈了起来,举止言谈很有名士风度。陶很高兴认识他,便请他和自己一起住。客人很高兴,提着行李来到陶的屋里,两人就一块住。客人自己说:“我姓于,名去恶,顺天府人。”因为陶稍大几岁,以陶圣俞为兄。

于去恶性格沉稳不喜欢游览,经常一个人坐在屋子里,他的桌面上也没有书卷。陶不和他谈话的时候。他就默默地躺在床上。陶对他感到奇怪,查看他的书箱,除了笔砚之外,再没别的东西。陶便问他。他笑着说:“我们读书,怎么能临渴才掘井呢?”有一天,向陶借去书,关上门抄书,速度特别快,一天就抄了五十多页,也没见他折叠装钉成册。陶偷偷一看,原来他抄完一篇,就烧成灰咽下去。陶越发感到奇怪了,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于回答说:“我用这种办法代替读书。”于是当场背诵所抄的书,一会儿功夫背诵了好几篇文章,一个字都不差。陶圣俞听了非常高兴,要他把这种方法传授给自己,于去恶认为此法传授不得。陶以为于吝惜,说些讽刺挖苦的话。于去恶说:“兄长真是太不谅解我了。我若不说实话,没法向你表白心迹;若是突然说出来,又怕你惊怕而感到怪异。怎么办好呢?”陶坚持说:“不碍事,你只管说。”于说:“我不是活人,而是鬼。现在阴司以考试授官职,七月十四日奉上帝之命考主持科考的官员,十五日一般考生进试场,月底发榜。”陶问:“主持考试的官员怎么还要考呢?”于回答说:“这是因为上帝对考试很慎重,不论官职大小都得通过考试。文章写得好的才选用为出题评卷的考官,文章写不通顺的不能参加出题和阅卷。阴间有各种神灵,也和阳世间有太守、县令一样。岂不知阳世间那些得势之人,当了官之后,对三坟五典等文献古籍根本不看。年青时读的书也只不过当作敲门砖,用来猎取功名罢了。当仕途大门被敲开后,就把砖丢了。再掌管处理文书档案十几年,即使是文学修养很高的人,胸中还能有几滴墨水呢?人世间之所以文章不通的人能侥幸考中,而文章好的反而落榜的主要原因就是少了对主考官的考核。”陶圣俞非常赞同于去恶的观点,从此更加敬慕。一天,于从外面回来,脸色很忧郁,叹息道:“我活着的时候很贫贱,自己以为死后一定可以摆脱了,没想到这受穷的命运却紧紧缠绕,直到阴司还跟着我!”陶问什么原因。于去恶说:“文昌帝君奉命到罗国封王去了。阴司里对主考官的考试也取消了。那些在阴司里游荡了几十年的游神闲鬼都来参加出题评卷,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希望呢?”陶问:“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于回答:“即使说了,你也不认识。稍微举一两个知名的人,你可以了解大致情况。一个是瞎子乐正师旷,一个是贪官司库和峤。我自己知道命运不好靠不住,靠着文才取胜,但目前又没人能欣赏,不如就此罢休!”说完闷闷不乐,便整顿行装准备离开。陶圣俞一边安慰一边挽留,于去恶才答应留下。

到了七月十五日这天晚上,于去恶对陶圣愈说:“我就要进考场了。麻烦你在天快亮时,拿着点燃的香插在东门外的荒野里,喊三声于去恶,我就来了。”说完出门走了。陶买了酒烧好了菜等着于去恶。东方快亮时,陶恭敬地按于的嘱咐办了。不一会儿,于去恶带一个年青人来了。陶问他姓名。于说:“这是方子晋,我的好朋友。刚好我俩在考场不期相遇。听到你的盛名,很想来拜见你。”三个人一同来到陶的寓所,点上蜡烛,互相行了见面礼。这叫方子晋的青年人,似玉树亭亭而立,眉清目秀,面目英俊,态度谦和,陶圣俞非常喜欢他。便问:“子晋的佳作,一定很快人意?”于去恶说:“说来可笑,考场中的七道题目,他已经完成一半了,当他把主考官的姓名仔细看过以后,收起笔砚直接出了考场,真是个怪人啊!”陶用扇子掮着火炉把酒温好,问道:“考场中出了什么题目?去恶能高中吗?”于回答:“八股文和经义题各一道,这是人人都能作的。策问的题目是:‘从古以来奸恶邪僻的事固然很多,而社会风气败坏到今天,各种奸情丑态更是用语言难以形容,不但在罪行名目上十八层地狱包容不尽,罪犯的数量也远远不是十八层地狱所能容纳得下。用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犯罪的问题呢?有人说可以适当增加几层地狱。但这样做又难免违背上帝好生之心。到底是增加呢?还是不增加呢?或者有别的办法可以正本清源呢?希望各位学士不要有顾虑,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小弟我的策论虽不算太高明,可我说得非常痛快。文章的题目是‘拟作:因天魔殄灭,请按功劳分级赐给群臣龙马天衣。’其次还有《瑶台应制诗》、《西池桃花赋》。这三种,自认为在考场中是独一无二的了!”说完,自己快乐地鼓起掌来。方子晋笑着说:“老兄的文章自然是独步一时的,过几天以后,你不痛哭流涕才算真正的男子汉。”

天明以后,方子晋要告辞离开。陶圣俞挽留他,要和他一起住在这里,方不答应,只是约好晚上再来。过了三天,居然没有再来。陶圣俞让于去恶把方公子找来。于去恶对陶说:“没有必要,子晋对你一片诚心,不是那种没情义的人。”太阳偏西了,方子晋果然来了。拿出一卷文稿交给陶圣俞,说:“二天失约,是因为我抄录一百多篇过去写的八股文,请你帮我作一番品评。”陶圣俞捧读起来,非常高兴,读一句赞美一句。大约读完两篇,便收藏在书箱里。方子晋、于去恶、陶圣俞三人谈到深夜,方子晋便留宿在这里,他和于去恶睡在一张床上。从这以后,他每晚都来这里住宿,陶若见不到方子晋就不高兴。一天晚上,方子晋慌里慌张地走进来对陶圣俞说:“地府的榜已经张贴出来,于五哥落榜了!”于去恶正在床上躺着,听到这话,吃惊地坐了起来,伤心地流着眼泪。方、陶两人竭力安慰解劝,他才勉强收住眼泪。但是三个人默默地互相对看,确实有几分尴尬难堪。方子晋打破沉寂,说:“刚才听说张桓侯要来巡视检查了,这话只怕是落榜的人造的谣言。否则,这次考试恐怕会有反覆。”于去恶听了,脸上有了喜色。陶问他们有关张桓侯的事情。于去恶说:“桓侯张每三十年到地府巡查一次,每三十五年到阳世巡查一次,阳问和阴间不合理的事,要等这位老大人来了才能消除。”便站起身来,拉着方子晋一起走了。

过了两晚上他们才回来,方子晋高兴地对陶说:“你还不祝贺于五哥呀?张桓侯前天晚上果然来了,把地府的榜文撕碎了,榜上的名字,只保留了三分之一,把落榜人的试卷全部复查一遍,看到五哥的试卷后非常高兴,把他推荐为‘交南巡海使’,早晚就会有车马来接他去上任。”陶听后非常高兴,摆酒为于去恶祝贺。喝了几杯酒之后,于问陶说:“你家有不住人的闲房子吗?”陶说:“要闲房子干什么?”于回答:“子晋孤苦无靠没有房子住,又舍不得离开你。我想让他借住在你家里,也好有个依靠。”陶高兴地说:“如果能这样,我太荣幸了。即使没房子,住在弓张床上又有什么妨碍。只是我家有老父,必须先关照他老人家一声。”于去恶说:“我知道令尊大人慈祥宽厚可以依靠。你离考试还有一段日子,子晋如果不能长期等候,就让他先回去怎么样?”陶留子晋在客舍作伴,等考完试一道回来。

第二天黄昏时分、有车马来到门口,接于去上任。于去恶拉住陶的手说:“从此我们就要分别了,有一句话想说,又怕影响你锐意进取之心。”陶问:“有什么,尽管说。”于说:“你的命运有些不顺利,生的不是时候。这场考试你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下一科张桓侯降临人间,公道才开始彰显出来,你有十分之三的希望,到第三科你才有希望。”陶听说后不想参加考试了。于说:“这样不行,这都是天命,即使明知道考不上,注定要经历的艰苦,也还是要经历的。”又回头对方子晋说:“不要再耽搁了,今天的年、月、日、时都很吉利,我这就用车马送你回去。我骑马自己去上任。”方子晋高兴地和陶兄告别。陶心中模糊不解,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只是挥泪送别。只见车马分头上路,一会功夫都不见了。他才后悔子晋去自己家而忘了让他捎个话,但已经来不及了。

陶圣俞三场考完,觉得不太满意,没等放榜就急匆匆赶回来,一进门就问子晋的情况,家里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向父亲讲述了和方子晋的交情。父亲说:“如果是这样,客人早就来了。”原来,有一次陶翁在白天睡觉时,梦见有车盖停在门前,一个漂亮的少年从车中出来,走人大厅给他叩头。陶翁惊奇地问他从哪里来,他回答说:“大哥答应借给我一间房子,他因参加考试没有一同回来。我便先来了。”说完就请求拜见母亲。陶翁正在谦让,刚好有个女仆进门报喜:“夫人生了一个少爷。”陶翁从恍忽中醒来,感到非常奇怪。陶圣俞所说的这个日子正好和陶翁的梦境相符,才知道陶翁的小儿子就是子晋的后身。父子两人都很欢喜,给他取名小晋。婴儿刚生下来,夜里总爱啼哭,陶母对此感到很苦恼。陶圣愈说:“倘若是子晋,我见了他,他就会不哭了。”当地风俗忌讳新生儿见生人,所以不让陶去见他。可是陶母实在忍受不了这孩子夜里的啼哭,就叫陶圣俞进去看看。陶圣俞呜呜地逗他说:“子晋不哭!我来啦!小晋正哭得厉害,听到陶圣俞的声音马上停了哭,两眼一眨不眨地盯住陶生,好像在仔细端祥。”陶圣俞亲热地摸摸小晋脑袋后走了。从这以后小晋就没在夜里哭过。过了几个月,陶圣俞不敢见小晋,因为一见,他就弯腰叫抱,一离开就哭个不停。陶圣俞也喜爱逗小晋玩。小晋四岁离开母亲,就跟哥哥睡在一起,哥哥出门了,他就躺在床上等哥哥回来。哥哥经常在床上教他读《毛诗》,他呢呢喃喃跟着背,一晚上能背四十多行。哥哥把方子晋的遗作教他念,他读得特别高兴,只念一遍就能背下来。用别的文章去试,就不行了。到了**岁,长得眉清目亮,简直又是一个方子晋了。

陶生两次乡试不中。顺治十四年,考场舞弊事被揭发出来,许多考官遭到杀头、充军的处罚,科考纪律肃整一番,这就是张桓侯巡视的结果。陶生在下一科中了副榜,不久举为贡生。便对仕途心灰意冷,隐居家中,教弟弟读书。经常对别人说:“我有了教弟弟读书的乐趣,即使给我个翰林也不换。”

异史氏说:“我每次来到桓侯张飞的庙堂里,瞻仰那长长的胡须,威风凛凛有生气。他叱咤风云铲除邪恶,金戈挥动,吼声如雷,率兵马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大快人心,出人意表。世人因将军战功累累,便把他看作是周勃、灌婴一类的人物,哪知道文昌帝君事情太多,需请他帮助做的事很多呢!唉!只可惜三十五年才来一次,实在太少太迟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