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中平五年(二十三)(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只见张松跪拜完五斗师君张修以后又冲着卢夫人和张鲁各拜了几拜,看上去门规极其严格。卢夫人见张松到来面带笑意回了礼节,而张鲁似乎颇为看不惯张松似的,只是象征性地点了下头,再无旁的表示。

张修看到张鲁对待张松的神色冷漠就笑着解围道:“公祺莫不是还在生小徒的气?”张松听闻师父这样说便再次跪匐在地上,诚惶诚恐地不敢抬头。张鲁斜了地上的张松一眼,淡淡地回道:“岂敢,岂敢。万一我惹了贤徒的霉头,他再化名唐周孙周,跑去朝廷告我的密,到头来朝廷一声令下把我五马分尸,我堂堂天师道几百年的功绩可要毁于一旦了。”

张鲁这般说着,那张修就在一旁“哪里哪里”地赔笑,张松听他这般苛责更是不住地磕头叩首,但是却不发一言辩解。我总听得“唐周”这个名字耳熟,却又一时半会想不起在哪里听说过,于是就转过身去问张飞是怎么回事,张飞见这般情景也是十分惊讶,听我问他,便回问我道:“你还记得在洛阳遇到的打着报仇雪恨旗帜的那群黄巾余孽么?”

我想了一想,那年在洛阳白马寺求学回来时,出城东遇上一群流寇,号称是黄巾大方马元义的残部。他们高举血色旗帜,喊着报仇雪恨的口号不断劫掠过往的百姓和商队。那天几番恶战后若不是刘备的白毦死士上去以命牵制我们几乎都走不了,如今张飞又提起这事来倒显得有些蹊跷了。

犹记得建宁年间,张角创建太平道后带着两个弟弟在灾情特别严重的翼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他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先后派遣八名亲传弟子去全国各地到处布教,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种蛊惑人心的口号。听闻他手持九节杖,自诩“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是为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也是太平道的首领之一。但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张角颇通医术,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普通穷苦百姓的拥护,信徒一下子在全国之中也迅速增加,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

张角的教徒大多是普通农民,也有做生意的小商小贩,甚至连个别官吏、乃至京中宦官都有他的信徒。当时宦官也分三六九等,既有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的宦官,也有许多处于底层整日受欺压的宦官,而且宦官阶层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处在皇宫中整日受苦受气,看不到未来,于是轻易信了太平道。

张角不甘心满足于只做个“救苦救难”的教主,他还有改朝换代的政治野心。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在此基础上,张角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

中平元年二月,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开始着手准备。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到邺城集中,准备起义。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浩浩荡荡开始向邺城进发。马元义还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徐奉为内应,在三月五日里应外合,一道起义。

张角为了区分敌我,命信徒一律头裹黄巾,只待一声令下就要掀起一场改朝换代的空前绝后的战争。而与此同时整个朝廷都蒙在鼓里浑然不知。按照计划,马元义率兵闯入皇宫,发起斩首行动干掉皇帝,切断汉帝国的中枢神经,使得朝廷中央陷入瘫痪,截断官军联络。然后各地黄巾军一夜之间遍地开花,攻占各大城市要塞,东汉王朝就会很快土崩瓦解。

计划一切看起来天衣无缝,如果按照张角的计划发展那么现在都没我们什么事了。黄巾王朝一旦建立,天下进入新的秩序里,那么现如今活跃在朝廷和江湖中的应该是张牛角,张燕、马元义、张曼成、波才这些人,哪里还有什么吕布曹操、孙坚董卓之流的英雄豪杰。这些天赋秉异的人们就算有天大的能耐也只能老老实实在黄巾军的统治下混迹市井、老死终生。

可是在约定之日到来的前十天,也就是中平元年二月十五,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在无形之中改变了天下所有人的命运,一个籍籍无名的人名也迅速被所有人所共知。

——这个人就是唐周。距离那件事已经过去了四五年,可是江湖上关于唐周的讯息还是寥寥无几,顶多只知道他自称是济南人,至于他是什么时候加入的太平道、在何处拜在哪个渠帅的方下也不得而知。兴许连唐周这个名字都不一定真实。总之这个叫唐周的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在黄巾军中一直勤勤恳恳地卖力干活,可突然就在二月十五那天一个人偷偷溜进了京城,向官府详细揭发了黄巾军密谋造反之事。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