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起床了……”
清晨,梦梦从被窝坐起身,轻声说着,拍拍旁边的两姐妹。
从学校开学到今天,已经过去一年时间,再过两天,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然后会迎来第二年的学校生活。
每个人又长大一岁,加上难得有个假期,三姐妹天天睡一屋,闹腾着已经乐不思蜀,梦梦轻拍,根本没效果,两姐妹懒洋洋的不想起。
梦梦也不强拉,叮嘱她们几句,去洗漱后,到厨房帮点儿小忙。
端菜到客厅餐桌的时候,看到一个身影,正在后花园躺椅上晒太阳,不由一愣,思绪万千。
那是她爸前些天刚用出来的魂分术,是第四分身,到今天,也只见过几次面。
和第三分身的死心难言、只会专心干活儿不同,这第四分身,心性和行为都很自由,或者说,是了无牵挂,何处都是家。
按舒尔的说法,这叫融入天地,与星辰同在,可谓一种“道”。
当时众人都不理解,因为和第四分身接触后,都没有感觉到什么亲情。
像是隔代的远亲,和一朵云成了亲人,只有那么一丝丝的心理反应。
第四分身不常在家吃饭,一般是去某处晒太阳,或是在星球各处游玩,不怎么和一家人聊天,就算说话,也是淡淡如水,不带什么玩笑和深意。
舒尔就拿古人来举例,说道有万千,这其中,自由的选择有很多不同。
……………………
第一个例子,是诗仙-李白,他不容于权贵,失官离京后,理想一直未能实现。
某次聚友,将心中郁积,借诗发泄和寄托,这首诗,名为《将近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部分诗句,已经表明了他的苦闷、不平、感慨、豪放等心理态度。
不过,舒尔拿这个举例,不是重于诗的本身,而是在于人和事的感触。
李白后半生潇洒不羁,却终生为远大理想抱负所困,他所追求的“自由”,主要是在官场上的,为人耿直、不畏权贵就是证明。
此自由,非自由,也不是自由,更不可能自由,说是自由,只是人生囚笼中的坚持选择。
第二个例子,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靖节先生-陶渊明。
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门阀士族暗战,官场**,政治黑暗,世道险恶,很容易招来杀身之祸,要比李白那时候更艰辛。
辞官后,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作诗《饮酒二十首》,暗指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也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诗中,这一句可谓是家喻户晓,结合全文全诗,也能感触到,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大彻大悟。
醉酒方休、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就是他最后选择的自由人生。
舒尔拿这个举例,是认为陶渊明和李白的一生所困不同。
陶渊明是了自己的气节和自尊,不愿低头沾染污浊、丢掉骨气,最后被社会逼到这一步,脱离人生囚笼,找到了自然方向,是一种我心自在安宁的自由。
第三个例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他与老子并称“老庄”,著有《逍遥游》等书。
道家思想讲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很多行为和思想理念,小学生都明白。
当然,和道教不同,道家是哲学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要分开去看。
舒尔拿这个举例,源于《庄子·至乐》中的一则故事:鼓盆而歌。
说是庄子晚年丧妻,朋友前去吊唁,看到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很不雅观,手还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也不招呼朋友。
朋友不解,斥责询问,庄子就回答说:
“妻子去世,我肯定伤心,然而她的生和死,都是在恍惚的境域之中变化,像春夏秋冬的运行一样,她已寝卧天地间,我若哭哭啼啼,就不能通达天命,所以不哭了。”
这则故事是表达庄子对于生死的乐观态度,也暗含了他的人生境界。
但若结合更详细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就能知道,庄子当时是假旷达、真悲哀,悲歌当哭而已。
舒尔讲这个故事,是简洁翻译的古文,主要是借其中的人和事,来表明不同的自由选择。
和李白、陶渊明不同,庄子和他所代表的道家,其追求的“自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与道合一之境。
这既是一种境界,也是自主的选择,舒尔用的第四分身,正是源于道家的庄子,是谓学习。
而学习,就表明了有不足之处,第四分身肯定比不上庄子。
他选择的自由,是与星辰同在,无喜无悲,观察研究万物轮转,追求思想境界的升华,还有轮回和因果的奥秘。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