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第六百四十一章购粮
从陈家打探出合作的条件,使得整个大梁都掀起了一股屯粮的热潮。
因为合作的对象都是寒门和平民阶级,他们的能力有限,个人是拿不出多少钱粮来合作的。
但是大梁并不是个人社会,而是家族社会。
这些人在地方上也有族人,大家联合起来内部共同出资,由在长安的人作为对外的主事人,合伙一块和韩正泰做买卖。
这些人在地方上提前做准备,囤积好粮食,准备好钱财,摩拳擦掌地准备跟着韩正泰大干一场。
“正泰,有意愿合作的人越来越多了。”
李修文将陈家送来的记录名册交给韩正泰查看,心里有些不太放心,“现在收购的粮食这么多,真的没问题吗?”
“放心,收的是世族的粮,百姓们不会受到多少影响的。”
韩正泰知道李修文的担忧,他这是担心将百姓们手中的粮食都收走了,给他仔细解释了起来。
因为近几百年接连战争,导致全国人口锐减,前朝晋国年仅人口仅两百余万户。
李宏推翻晋国,建立梁国后,休养生息,最大程度的减少税收,户口这才逐渐恢复,到了李元民登基的时候,户口已经恢复至了三百万余户,人口统计在册的有一千两百余万人。
当然,这些不可能是大梁如今的人口数,因为有许多人都卖身为奴,这些人上的是奴籍,只能算是主人的附庸品。
要是加上这些人,大梁的人口数得要翻上几番。
而现在大梁的人均粮食产量是三百斤。
这是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直到1982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才超过这个数目。
大梁既然能够产出这么多粮食,但是百姓们又十分穷苦,根本吃不上饭,那粮食都到哪里去了?
答案很简单,粮食都堆积在世族的粮仓里面。
大梁并不缺粮食,只是世族土地兼并严重,田地基本上都在世族手中。
大梁的世族只占据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他们却占据了全国的一半以上的田产。
这些人每年囤积的粮食多的在粮仓里面发霉。
然而就算这样,他们也不会将粮食低价卖给百姓。
因为粮价如果不上去,那他们怎么赚钱?
他们宁愿这些粮食烂掉发霉,也不会分出一粒米给快要饿死的平民。
而世族有这么田产,却又故意隐瞒,导致国家收不上税。
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和百姓越来越穷,只有世族这一个阶级吃的满嘴流油。
这一次刮起的购粮风,买的基本上都是世族的粮食。
马上就要到夏收了,这个时节的粮食价格并不贵,只是因为购粮风,导致粮价提升了不少。
世族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赚钱的买卖,自然是要将家里囤积的粮食拿出来售卖了,百姓们粮食不多,也很分散,大家收粮根本收不到他们头上,百姓们的生活也并未因此受到多少的影响。
“可是正泰,咱们收这么多粮食,用的完吗?”
李修文想了想又问道。
粮食收回来可不是直接堆在那里就行的,需要修建粮仓,另外还要派人看管,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而且粮食的储存也有期限,以目前这个时代的条件,顶多只能存个两三年的时间,时间再长,粮食就会发霉。
这粮食一旦发霉,那可就不能吃了。
“这才收了多少粮食,怎么可能用不完。”
韩正泰笑着摇了摇头,他拉着李修文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给他讲解自己的图谋。
大梁这盘棋其实已经算是走入死局了,尤其现在是小冰河时期,气候多变,灾害频繁。
再来一两场大规模的天灾,大梁不可避免会走向灭国的道路。
但是如果不改变如今的格局,再新建立的国家,也不过是步梁国的后尘罢了。
韩正泰不准备盘活这盘棋,而是准备重新洗牌,将社会资源重新进行分配。
眼下这个时代是农耕文明,以粮食和土地为根基。
世族占据粮食和土地,那他们就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而韩正泰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形态,让商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世族若是不跟上这股潮流,不需要韩正泰动手,他们自然而然地会被时代所淘汰。
只是发展商业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须要保证农业稳定,至少要满足国内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
韩正泰手中有高产粮,现在已经准备了足够多的良种,加上韩正泰对农耕工具的改进,将来只要将各种高产量推广,大梁就不会缺粮。
只是,想要推广全国,这需要一个过程。
韩正泰现在让大家准备粮食,就是为了应对推广过程中,会被世族遏制住粮食的缺口。
虽然说可以从周边国家进口粮食,但是这毕竟也是有风险的。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