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时家巧遇(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第13章时家巧遇

一连卖了半个多月,他们家的营业额从开始的一天二三两银子,到后面一天要卖七八两了,半个多月下来就积攒了一百多两银子,不过一家人也确实是累坏了。

施莲就让三兄弟去买了两头老黄牛回来,这样就能减轻三兄弟的负担,套了两辆牛车,一辆专门配送各酒楼的货,一辆每天专门拉豆花去镇上卖。

不过两头牛的价格可是不便宜的,足足花去了三十几两的银子,这在小坝子村可是引起了轰动。

整个村子里除了里正家和张大狗二狗兄弟家里有牛外,其他人家都是没有的。杜家二房这是要发达了啊?三十几两银子都够农村人娶好几个媳妇的了。

于是就有很多人上门来打探,他们家最近天天不停忙活,究竟做啥吃食能卖那么多钱?

施莲才没空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她眼下正忙着跟丁氏刘氏和几个丫头一起做豆腐,豆干,豆皮之类的食品。

镇上有户姓时的大户人家,听说那时家老太太平时吃斋念佛,不喜荤腥,如今要过八十大寿,家主派人到他们家来定了几百斤的豆制品做素斋,并且还邀请杜家人过府亲自教授做豆腐吃食的厨艺。

准备好了东西,第二天一大早时家就派了马车和小厮来拉豆腐和人,论花样和厨艺家里就只能是施莲去了。

施莲坐在马车上,搜寻着原主的记忆,关于时家的信息不太多。

说起这时姓,乃是洪门镇的大姓,别说在这小小的镇上,就是在整个大兴王朝时家都是赫赫有名的顶级豪门世家。这镇上的时家老爷是个贡生,年轻时候做过散官小吏,他只不过是时家的一个旁支,听镇上的本地人说时家的本家嫡支的几位老爷都在朝中位列三台,封侯拜相,具体的是多大的官原主一个乡下老太太也弄不清楚。

不过时家的老家就是本土的人,镇上有一条巷子里面宅院连成了一片,很多在外做官的时家老爷们告老还乡后还会回到这里颐养天年,可能这也是古人的一种封建思想,总想着落叶归根。(贡生:亦称贡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的生员(秀才)经考选进入京师国子监学习的读书人。贡生进仕不第者可为散官小吏,或者做王侯将相大官的幕僚谋士等。)

马车晃晃悠悠的穿街走巷,驶过了主街,过了两条后街,一转弯就看到了一条有四五米宽的巷子,巷子口有块高大的青石碑,上面写着工整的“大儒巷”三个大字。

那赶车的小厮见施莲掀了车帘观看“大儒巷”,非常自豪的跟她介绍“杜夫人没来过我们时家的大儒巷吧?”

施莲摇头,原主是很有特色的古代乡下老太太,别说大儒巷了,就是来镇上赶集都很少。

“这字可是仁宗陛下提的,我们还得下车拜过了石碑才能进去。”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