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食谱也是舶来品

陆:你这本小说里对美食有很多细节描写,包括烹饪的过程,这一部分主要参考了哪些资料呢?

梁:我查了当时的食谱。

陆:主要是从第一手材料出发?

梁:对。其实晚清食谱还是比较稀缺的,食谱实际上还是一种舶来品。中国传统文人可能会写一些像《随园食单》那样的美食散文,但那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食谱。传统文人就算像苏轼那样自己做菜、发明菜,也只会把手艺传给别人,而非详细地记录下来。

陆:那种描述性很强的食谱更像是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物。

梁:对,食谱只能从近代科学式的描述中诞生。在晚清这类食谱几乎没有。我主要参考的文献是《造洋饭书》。这是晚清时一个英国的家庭主妇为来到上海的外国太太所写的。当时的书商觉得这是个商机,就把它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北大的夏晓虹教授写过一篇论文,考证当时的食谱,可惜里面提到的食谱几乎都失传了。在那之后,特别是到了民国,报纸上也会刊登很多食谱,我也会参考。比如说第一篇里提到的海派炸猪排,在我写的那个时代应该还没出现。它和日式炸猪排都由维也纳炸猪排发展而来。海派炸猪排要到民国之后才有记录。

所谓“海派”

陆:《厨房里的海派少女》是发生在上海租界里的故事。而你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记得你的第一本书《文学少女侦探》是本京味儿很足的书。但后来你就走上了“海派”的“不归路”。

梁:这也是有原因的。北京在晚清的时候相对来说还是没那么洋气。我想写的那种“霓虹灯下的棚户区”的感觉——这个比喻可能不是那么恰当——只有在上海和广州才有。

陆:这个描述有点赛博朋克。

梁:我特别渴望这种感觉。相比广州我还是更熟悉上海,所以写上海。以后的作品里可能也会写广州。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