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三号号盒子红缨缨,

跟上咱的红军哥哥闹革命。

长枪短枪马拐子枪,

跟上咱的红军哥哥上南梁②。

红豆角角熬南瓜,

革命成功了再回咱家。

这一段一段,一兴一抒,感情层层递进,一直推向高潮,无论从形象性或抒情性方面讲,都是一首不可多见的佳作,它把陕北人民对红军的热爱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充分地表达出来了。难怪全国解放不久,这首歌就传遍了全国。我觉得我们应当回过头来好好向民歌学习学习了。现在流行的一些抒情歌子,景中无情,情不沾景,或牵强附会,景在东来情在西,甚至南辕北辙,实在没多少价值。单靠“洋化”和“小市民化”是不行的啊!

陕北民歌一般采用情景统一的抒写方式,但也有一些歌子的情与景是相互矛盾着的,情被放入了逆境之中,以情、景对立的方式来抒情。如一段信天游,写一位未出嫁的姑娘死了情人,非常悲痛,怀念死者的感情:“老槐树上喜鹊喳喳叫,娃娃们唱来大人们笑;杜梨树开花白楚楚,我人面前笑来人背后哭;太阳地里我穿红鞋,半夜里起来我穿白鞋……”。以喜鹊的叫声,人们的欢笑声和盛开的杜梨花等,构成了一个热烈明朗的景象,然后抒写抒情主人公悲伤压抑的心情,这悲、喜,明、暗就形成了对立。但这丝毫没有削弱抵消悲的程度,反而加强了这种程度,悲情在喜景的反衬下,显得愈加悲凉了。这就是人常说的“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乐和哀相反而相成了,读起来感情更为曲折感人。《光棍哭妻》这首歌也大量采用了这种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正月里锣鼓敲,敲来敲去好热闹。每年每月我贤妻在,今年我贤妻黄土里埋,孩儿的妈妈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白纸上写黑字,色彩对比强烈,字就愈显其黑了。这种反衬,形似矛盾,其实有着内在的、感情上的联系。为何“每逢佳节”便“倍思亲”呢?就因为往年此时便有“兄弟登高处”的情景,而今年此时却“遍插茱萸少一人”,怎不见其悲凉呢?——回忆、对比,是内在感情的联系线索啊。古人说得好:“哀景写乐,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①此法用得好,能收到好的抒情效果。

① 刘熙载:《艺概》。

总之,陕北民歌强烈的抒情性是通过各种手法来完成的,它的突出特点,一是感情的真实,二是感情的浓烈。形象化的方式,仍然是它的抒情的基本方式。它不是将情感硬塞给读者、听者的,而是以叙述、描写为主,采用多种方式将感情强化,创造出特殊的意境,然后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想象,去补充丰富。这样的结果是,情感抒发得自然而然,读者、听者也感受得自然而然,可以说是,“心领神会”。文学这东西,它的打击力往往不在字面上,而在字里行间,在言外之“意”。“不着一字,正欲使人自得”,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攻心”,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便在无声无息之中输入了读者、听者的精神之中。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是以引发人的精神、情绪为对象、目标的。陕北民歌的抒情色彩其所以浓烈,冲击力量强,原因即在于此。

第六章 巧手手剪下些好窗花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