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那夜我们坐到几时?愈是夜静,灯光愈是亮。翌晨,阴,小筑一楼,景象壮观:所有先生的用具、摆件、衣帽、手杖、相框、书籍……全都堆放在客厅地上,三五位公司职员正在清点编号,逐一拍照,登记在册。固然这是好事,要做的,但人群背后的小杨见我到,转身拉我去到回廊,急得语无伦次:“不可以的!丹青老师,先生的东西不可以动啊!”我回到客厅,一眼看见木心的两只皮箱:陪先生回国时,是我办的托运手续,眼前,皮箱把手仍然缠绕纽约机场的行李签条,蒙着六年的尘埃。

午后与俩孩子拥抱告别,仿佛履行又一次遗弃。他们默默送到车旁,瞧我哭成那样,仍是呆着,直到车窗摇起,两张孩子脸忽地暗下来——先生未及写完的手书遗嘱,是将所有积蓄分给四个曾经照应他的青年:黄帆、徐晓琪、小代、小杨。

我现在看到小杨、小代就好像看见先生,木心暮年,这俩孩子寸步不离,尽心照顾他。上图:二〇〇八年夏,左起:小杨、木心、小代。下图:二〇〇九年冬。(郑阳 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葬礼,当夜,第二夜,我和俩孩子在二楼灵堂守夜,楼下的前厅,木心已经变成这幅喷绘的肖像,拍摄者就是请他回乡的陈向宏。

丧礼结束了。我不知道这篇文字怎样结束。回想种种,唯一未做的事,是不能临别与木心单独坐坐。单独坐坐,又怎样呢,我不知道。大半年过去,我被冻结的记忆就是小隔间的那几分钟,眼看先生死在那里:缩小了,像个孩子,一个满头白发的死孩。

我没读过详详细细的文字,描述死亡——不是小说,不是虚构,是真的死亡——如今我试着做,但做不到。人总有目击死亡的头一次。到我这岁数,不少人早已经历过,而我的初次的伴送,没想到,会是木心。追思会上好几位青年都以为先生起码活到九十九岁,以为有的是机会跑来乌镇看望他。我听着,却又想起先生昔时的笑谈。

是在抗战末期,木心十来岁,说是乌镇人成天聚在那里闲聊斗嘴,口气之大,一扯就扯到世界大战——于是木心改口说起乌镇话——“那么,希特勒,罗斯福,到底啥人赢?!”

终于有位年长的男子结束道:“总归美国人。不相信?你看看罗斯福那只下巴!”

木心也有一个狭长丰厚的下巴。“还早哩!”我对他说。那时先生才过六十岁,重拾写作没几年。“是呀,我还是个文学青年,刚刚开始呢!”这回翻阅他暮年的笔记,其中一段大意是,真的艺术家便是活到九十几,亦属夭折的。

我懂他的意思。五十多岁去国前,他的艺术,他的记忆,先已死过一回:文稿照片被抄没,先生没有私人的物证得以勾连他的过去。此所以他在病榻撞见自己十九岁时的照片,扭头恸哭。而他的幼年的形影,二〇〇九年初,寻上门来:王韦,带着家族老照片送到乌镇。

那时木心名叫“孙璞”,四五岁,拍摄年份是在一九三一到一九三二年间,距今快要八十年了,影像模糊,但是好看,一帧典型的民国家庭照——孙璞,穿着绣花丝绸的小长袍小马褂,头戴小帽,身后的小姐姐微微扶着他,右侧是父亲,当胸握着礼帽,左侧是母亲,前额一缕刘海,再左侧,是他的美丽的大姐,二七年华,模样介于女孩和姑娘之间,伸一只脚踏着园林的矮栏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