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据钱易《南部新书》载,唐昭宗天祐初年(904),来了一场大风雨,曲江波涛震荡,连日不止,一天晚上,池水忽然无缘无故地枯竭了。从此以后,岸边的宫殿,全都埋没在荆棘之中。北宋张礼所看到的曲江,已经全被辟为农田,唯剩地名依旧。曲江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四周隆起,中间低下,为一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形,池址范围还很清晰,根据实地测量,面积约七十万平方米。

《哀江头》与《长恨歌》

《哀江头》与《长恨歌》

《哀江头》全诗共二十句,除首尾八句抒写诗人的哀愁,中间一大段,全写杨贵妃过去在曲江游乐的情景,以及缢死马嵬、血污游魂的结局。为此,过去不少人认为这首诗是为杨贵妃作的,并拿它和白居易的《长恨歌》进行比较。如钱谦益说:“玄宗之幸蜀也,出延秋门,过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剑阁以东,岂非蛾眉宛转、血污游魂之处乎?故曰‘去住彼此无消息’,行宫对月,夜雨闻铃,寂寞伤心,一言尽之矣。‘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即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也。”(《钱注杜诗》)其他像“同辇随君侍君侧”,与“春从春游夜专夜’,“明眸皓齿今何在”,与“回眸一笑百媚生”,“血污游魂归不得”,与“回看血泪相和流”等,无不可以相互引证。

有比较就有评价。北宋苏辙说:“《哀江头》即《长恨歌》也。《长恨歌》冗而凡,《哀江头》简而高。”(陆游《老学庵笔记》引)又说:“予爱其(指《哀江头》)词气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遗,犹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诗病五事》)南宋张戒也说:“《哀江头》云:‘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不待云‘娇侍夜’、‘醉和春’,而太真之专宠可知;不待云‘玉容’、‘梨花’,而太真之绝色可想也。至于言一时行乐事,不斥言太真,而但言辇前才人,此意尤不可及。如云:‘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不待云‘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而一时行乐可喜事,笔端画出,宛在目前。‘江水江花岂终极。’不待云‘比翼鸟’、‘连理枝’、‘此恨绵绵无尽期’,而无穷之恨,黍离、麦秀之悲,寄于言外。……元、白数十百言,竭力摹写,不若子美一句,人才高下乃如此。”(《岁寒堂诗话》)

《长恨歌》篇幅较大,词句铺张,而《哀江头》写杨妃专宠,仅“昭阳殿里第一人”一句;写杨妃娇艳,仅“明眸皓齿今何在”一句;写马嵬之死,仅“血污游魂归不得”一句;写玄宗相思,仅“去住彼此无消息”一句。叙事简洁,笔力劲健,有骏马跳涧之势,就表现手法说,和《长恨歌》确有所不同。但若仅仅以文之繁简,来抑白扬杜,却有失公正。清代翁方纲认为:“白公之为《长恨歌》、《霓裳羽衣曲》诸篇,自是不得不然,不但不蹈杜公、韩公之辙也。是乃浏漓顿挫,独出冠时,所以为豪杰耳。”(《石洲诗话》)对此,《唐宋诗醇》讲得更加明白:“白氏《长恨歌》,乃因《长恨传》而追叙其事,委曲凄断,自成一家,正不得沾沾比勘也。”近人陈寅恪发挥了这种看法,认为唐代小说“驳杂无实”,“文体众备”,而《长恨歌》正是这种小说中的歌诗部分,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不可分离,必须合在一起阅读评赏。“其史才议论已别见于陈鸿传文之内,歌中自不涉及。而详悉叙写燕昵之私,正是言情小说文体所应尔,而为元、白所擅长者”。批评宋人“不晓文章体裁,造语蠢拙”(《元白诗笺证稿》)。

陈鸿说白居易作《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长恨歌传》)。这或许是白居易的本意。但正像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原想把女主人公写成一个放荡的女人,但写着写着,不知不觉深入到角色之中,由厌恶而喜爱,结果将安娜写成一个不幸的、令人同情的女人;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已很难看出对杨贵妃的指责,更多的倒是深切的同情,诗中的杨贵妃,已不是一个使唐王朝走向衰败的祸物,而是一个忠于爱情、命运不济的美女。白居易出生的时候,杨贵妃已死去十六年,他不曾亲眼看到杨氏一门的骄横跋扈,不曾亲身经历安、史叛变的动乱,没有切身的痛恨;而杨贵妃悲剧性的结局,她和玄宗的爱情,经过众口传说,已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在创作过程中,产生同情心,是很自然的。而杜甫的情况则不一样。在安、史叛乱前,他写了不少伤时忧世的作品,其批判的锋芒,常常直指杨氏;虽然这时杨贵妃已经遭到惩罚,并引起诗人的感慨,但决不会引起同情,无论在杨妃生前,还是在她死后,对国事的忧虑,始终压倒一切。“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杜甫所关心的,始终是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而不是杨贵妃一人的命运。《哀江头》并不像钱谦益、黄生、沈德潜等人所说的那样,是为杨妃而哀伤,而是借杨妃的今昔对比,来抒发诗人的现实感慨,这是《哀江头》和《长恨歌》两诗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哀江头》是抒情史诗,所写的是时事,杨贵妃的事只是陪衬;而《长恨歌》则是传奇,着重写的是爱情,时事只是这个爱情故事的背景。由此,《哀江头》半露半含,若悲若讽,回映多姿,唱叹有声,黍离之悲,流溢行间;而《长恨歌》则刻划形容,淋漓尽致,层层渲染,一气舒卷,风华掩映,文情相生,哀感顽艳,悱恻动人。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