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要是佩姬能在“海卫星”上进行下一次训练,她一定会发现“海卫星”比“宝瓶座”更先进,但不一定更人性化。在这里,人也会感受到孤独和心理压力。潜水员很少能上浮到 9 米深的水域,更别提把脑袋探出水面了——太空中也是这样的。在几周内,他们的天空一直是液体。
鲁热里希望“海卫星”能在 2008 年完成其处女秀,借助墨西哥湾暖流向北出发。它将创造人类在水下生存时间的最长纪录。之后,“海卫星”将对印度洋和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鲁热里希望它能在 2012 年之前穿越所有大洋。“海卫星”的服役寿命约为 15 年,它就像海上的国际太空站,也就是国际海洋站。它曾在欧洲最大的海水池里进行了长达 6 个月的测试,证明自己能够承受 15 米高的巨浪。只要再筹足区区几百万欧元,这个伟大的计划就将实现——“区区”这点数目已让鲁热里头疼不已,因为他的绝大多数幻想都未能实现:
“20 世纪 70 年代,人们对海洋研究的兴趣实际上已日益消退,太空飞行显然更能引人注目。对全世界的广阔海域进行研究,不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更愿意谈论太空。”
也许这一点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我们绝不能永远对海洋一无所知,而海底深处的一切也跟太空里一样,这个未知的世界足以令我们激动万分。当地外生物学家在香槟里沐浴时,当他们在火星上发现单细胞动物快乐地爬来爬去时,海洋深处也聚集了数不清的生物,其中大多数仍有待我们去发现。国际研究的结果同样令人振奋,但是囊中羞涩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此前也有一些财团向这个领域洒了一点“及时雨”,比如法国的建筑与能源集团 Vinci 就对专门从事水下技术的马赛企业 ex 公司以及 NASA 进行资助,2500 万欧元被用于“海卫星”的建设和首航,至于现在还差多少资金,建筑师出于礼貌保持沉默。鲁热里含糊地宣称:“该计划已接近完工,本来几乎可以下海了。”
本来……
“我们在海面上忙碌了几百年,直到 20 年前,人类才开始有意识地发掘海底的生态、工业以及科学潜能。”我们这个时代的尼莫船长——鲁热里总结道,“我们的目标是:用尊敬、理解和知识来面对这个巨大的生存、希望与能源空间。”
就是这样!为了崇高的目标,我们确实应该从国库中抽出几百万来进行投资,难道不是吗?
① 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角色。
② 著名电影《星际旅行》中的外星帝国。
③ 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在机体内部无法分解,不断累积而使浓度增加。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