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考古学家维克尔门在他逃离普鲁士后写道:“我一想起普鲁士的暴君和这个国家的奴隶主就浑身不寒而栗。我情愿做个土耳其阉人,也不做普鲁士人!“腓特烈不知道,他的这位子民是新科学的奠基人,另外一个子民海德是另一门科学的创始人,以及克洛卜施托克是新文学的奠基人,这三个人都逃离了普鲁士。当维克尔门被推荐去当图书馆管理员,年薪2000泰勒时,这位国王在文件上批道:“对德国人来说1000泰勒就够了。“

这位国王还经常写法文诗歌以自娱,战争期间他煽动了很多自相残杀的德国人。爱好音乐的国王从来也不知道海顿、莫扎特生活在德国,尽管如此,他自己写过120首笛子奏鸣曲。他曾经请了两位小提琴家和一位大提琴手到他书房里来演奏格罗克的《俄耳甫斯》,但他不喜欢。巴哈是他唯一请来住过两天的人,但没有久留他,巴哈本人倒是希望留下来的。当《尼伯龙根之歌》第一次在德国出版,并奉献给他一册时,他写了封信给出版者道:“这部作品没有价值出版,没有必要把它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在我的书库里这类东西是无论如何不会有的,我早就把它扔了。“后来,他还写了一本小册子反对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当时这部作品正在德国上演,他抨击道,这是一部“拙劣的模仿英国蹩脚戏剧的作品,老生常谈,平淡无味“。一句话,同时把歌德和莎士比亚都打了下去。

在腓特烈的统治下,普鲁士越来越为外国所憎恨。“老弗里茨“,人们通常就这么称呼他。这个人度过了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现在深居简出,在他的隐居处继续统治这个国家,人们平时已不大能见到他。老百姓必须得到特别允许才能出国旅游或学习,而外国旅游者,根据历史记载,也情愿花更多的钱乘船或长途乘车绕道,而避免经过普鲁士。

“老弗里茨“,在美国很受欢迎,这方面没有一个国家能与美国相比,当庇特(Pitt,1708—1778,英国政治家。——译者注)与腓特烈联盟时,在新英格兰的教堂里,可以看到有人在为腓特烈的军队打胜仗而祷告。后来,腓特烈对英国的态度变了,他的眼睛开始盯着英国殖民地,人们都在谈论着,有可能派他的弟弟去做即将独立的殖民地的国王。华盛顿很崇拜这位老国王。在他的晚年,人们把他看成欧洲的仲裁人。20年以后,在美国许多家庭里,还可以看到腓特烈的照片,新英格兰的一家普通客栈自己命名为“普鲁士国王“。

此外,还有一位以勇敢著称的冯·斯托本男爵,他被认为是普鲁士给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唯一礼物。他是普鲁士的一名军官,在战争中受了伤,在他三十几岁时,他来到巴黎,此时,他还满身充满普鲁士的军人气质。法国作战部长把他派到美国。虽然受命于法国,但从军人角度说,则完全是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军官。他负责训练青年战士,被任命为监察长,可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华盛顿知道将受到本国军官的妒忌,出面保护他。《美国大百科全书》因他训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美国军队,而给予了他极大的荣誉。在他晚年,也为自己树立了榜样。虽然此时他已封得了土地,但他仍在尤蒂卡的一所小木屋里度过了自己的晚年。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保持了普鲁士军人气质的普鲁士军官最后去世的地方,他似乎成了两个世界象征性的大使。

那么,那位自称为“国家第一仆人“的腓特烈自鸣得意的又是什么呢?他是怎样使自己不同于那位被称为“朕即国家“的法国暴君的呢?这样做对他有利吗?路易利用封建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在很多大臣们的协助下统治着一个比腓特烈的国家大得多的国家,即便如此,他还允许法国人民以很多自由。而腓特烈,由于他容不得人,因此始终没有能干的助手,至今还抱着一百多年以前路德的遗训,实际上对启蒙运动霍布斯的思想一窍不通。理论上,他接受洛克关于君主政体失败过程中的“合法革命“的思想,可是实际上,他不允许任何人对他作一句批评。

玛丽亚·特蕾西亚在她的晚年写道:“即使我们可以为要求占领巴伐利亚找到十分充足的理由,我们也不能仅仅为了面子而轻易挑起一场大战。“玛丽亚的这些话,并不是为了说给人听,或为历史而写,而是在她给儿子的一封私信中,规劝他儿子不要草率从事而写的。玛丽亚在这方面大大超过了腓特烈。这位国王在他的著作(Ⅳ卷,25页)中,充分暴露了典型的日耳曼思想。他写道:“一旦专制君主政体占领阵地,他们就可以做任何他们愿意做的事情,发动战争,而让那些小心谨慎的法律工作者,为这场战争是否正义而忧虑吧。“

这些话对德国人很悦耳。这位统治者不仅违背了他的协议,而且在理论上否认它有效,嘲弄法律。这样的统治者,只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人民的偶像,才不得不自称为“国家第一仆人“。一位研究哲学的专制君主,只有回过头来承认武力理论,才能平定普通德国人的内心——这位独裁者解决了一个道德问题,并且得到很多教授的肯定。一旦令人敬畏的政府本身宣布,不能单靠法律来维持自己的生存,那么老百姓也可以根据这个理论从事活动,同时星期天可以问心无愧地到教堂去做弥撒。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人热衷于为他们的领导人撰编传奇,说他既能舞剑,又会吹笛;在战场上他英勇善战,对音乐他又能谱写奏鸣曲。现在他隐居在音乐天地里,而又那么民主,平易近人;他之所以没有孩子,就是因为他太专心致志于他的著作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