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科学家想象,在第一秒的10-27 的时刻,宇宙以极快的速度膨胀。天文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暴胀期“。10-27 秒之后,早期宇宙膨胀到今天银河系的大小。
仍然在“第一秒“内的时间,宇宙的膨胀速度开始下降,四种基本力出现了。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包括电力、磁力和各种形式的光),以及其他两种只在原子内部起作用的力(强力和弱力)。名为“玻色子“的粒子,携带其中的后三种力。
(至今尚没有发现携带引力的粒子。人们推测存在一种带引力的粒子,而且名字已经给它取好了,叫作“引力子“(graviton)。物理学家希望某一天能够发现这种粒子,但迄今为止,他们还无法对引力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另外,某种未知的能量对婴儿期宇宙的向外扩张起到了作用。1999年,天文学家意识到,这种能量一定存在,因为他们发现,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宇宙的膨胀速度一直在加快。这种能量看似是某种“反引力“,它对抗引力,推着宇宙向外扩张。天文学家把这种假说中的能量称为“暗能量“,因为天文学家只能通过它产生的影响检测到它,但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他们认为暗能量占据了宇宙中质能总量的70%左右。
仍然是在“第一秒“内,随着空间膨胀和宇宙冷却,能量凝结成了第一批物质。最小的粒子是夸克、轻子及其他粒子。依然是在“第一秒“内,夸克形成了质子和中子。(参见下一部分)
如果这些都还不够奇怪的话,那么在宇宙的第一秒之内,还发生了比这更为奇异的事情:就在最早的物质粒子在极度高温中快速旋转时,相同数量的反粒子出现了。这些反粒子与粒子一模一样,只是电荷相反。
反粒子与粒子相撞,彼此湮灭。二者都变成电磁辐射,产生的光子则带着能量远去。就在第一秒之内,粒子与反粒子的数量几乎均等,但在大湮灭事件之后,剩下了一些粒子。据科学家估计,平均每10亿对撞的粒子和反粒子之中,会有一个粒子留存下来。那么为什么宇宙中的粒子会比反粒子多呢?这是物理学界尚未解开的谜团。然而也正是那些留存下来的粒子,后来构成了宇宙中的万物。
另外,或许还存在一种物质,科学家称其为“暗物质“,因为它不会与光发生相互作用。天文学家认为暗物质是存在的,因为恒星和星系的运动方式无法用可见物质的引力解释。暗物质大概是在宇宙形成的第一秒内形成的,但无人可以确定这一点。据估计暗物质构成了宇宙质能总量的25%。而已知的物质,也就是普通的、原子或者重子构成的物质,占据了5%。
接下来的20分钟
大爆炸约3分钟后,温度已经冷却得足够了,质子和中子开始结合,形成原子核。此时尚没有原子,只是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还没有电子环绕在外。
温度还是太高,质子和电子依然不能结合形成原子。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加上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的。(了解更多细节请参考下一节。)此时,宇宙呈现一种气体的状态,叫作等离子态,这种状态持续了大约30万年。新生物质的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在不断碰撞爆发的能量中跃动,而这种能量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光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在这一锅粥中,光子无法逃脱。它们与带电荷的粒子,尤其是电子交织在一起,无法自由移动。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