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由上文所综述,当日山东门第有如下的特点:(1)它非如前朝之四世三公,以官宦、名流自豪,宰相郑覃之孙女,只要嫁给一个姓崔的九品官,故太宗谓其“并无官宦、人物“。(2)它包括有士、农、工、商各界人物,不定是富户,不能算作一个特殊阶级。(3)它并不是依附统治者来压迫人民,故终唐一代,赵郡之李反比陇西之李为可贵,他们总不愿与皇室结亲,而受到唐朝的干涉。(4)它是婚姻性的产物,不是政治性的产物。其所以得到一般仰慕,要点在于能保持“礼教“,“礼“即汉族相传之习俗,所以能够保持,就在于少混血。简言之,“山东门第“者比较未大接受五胡族的熏染之姓氏而已。
抑门第起于姓氏,姓氏之严别又起于同姓不婚(即生产力问题),周人所谓“姓“(甲文无“姓“字),种族之分也。其著者数不过十,姬、子、姜、嬴、芉,皆姓也,孙以王父字为氏(《公羊传》成公十五),或以国,以邑,以名,以官,取义不一途,孔、陈、周、孟孙、叔孙,皆氏也,易世则氏可变而姓终不变,同姓者不尽同氏,而同氏者亦不必同姓。大抵宗支之别,突厥族最为分明,哈萨克人详陈世系时,得为下列之方式:
突厥种(race)——哈萨克族(nation)——中斡儿朵(orda)——钦察氏(tribe)&)&)——某某房(branch)——某某支房
汉族别大宗、小宗,说者已视为繁缛,以比突厥,则犹觉甚简矣。齐姜,余曾证其为突厥族,崔、卢又春秋时姜姓著称之二氏,突厥聘妇,须纳厚礼,崔、卢之重视门第及嫁女受财,岂其犹葆突厥旧俗而流风被于他氏欤?
战国撩乱,人户流离,汉高已不自知其姓,后此人各以氏代姓,今所谓“姓“,即古所谓“氏“,是为我国种族混乱之第一次大变。所幸战国至汉,各地陆续建设郡县,郡县大约依古代各氏族之住地为区域,人口即有迁徙,犹能各举其原籍之郡名以作标识,如太原、陇西、安定、南阳、清河等,皆后世所谓郡望也。单举姓氏以为称,未识世系之同异,郡望即别宗支之一法,然历传愈久,胤裔愈多,则旧望之中,又生新望,故同一姓(氏)而郡望有多至三四十者(唐时张氏有四十三望,王氏有三十二望)。姓(氏)虽同而望不同,则几与异姓无异,即如前引显庆四年之诏,由今人言之,只有李、王、郑、卢、崔五姓,而诏曰七姓者,因李有陇西、赵二望,崔有清河、博陵二望,惟郡望不同,故别为二姓。
一姓常不止一望,举其著望,则目为故家(如李积自称陇西李积),举其不著,则视同寒畯,攀附宗枝之习,于是乎起。李敬玄,谯人,而与赵郡李氏合谱,(《旧书》八一)张说,洛阳人,而越认范阳,王缙望太原,而越认琅邪,此三人皆宰相也,犹必冒认名宗,正所谓势利之见,贤哲不免,又何怪韩愈或称昌黎,或称南阳,致后世考证家聚讼不已耶。质言之,唐人冒宗,乃郡望统一之滥觞,五代再乱,人并郡望而忘之,由是李姓唯号陇西,王姓只知太原,同氏者便认同宗,不同氏者便如异宗,是为我国种族混乱之第二次大变。族姓之歧见,虽消灭于上层,又移植于下层,此论汉族发展史所不可忽视之一点。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