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18.库莫奚一名,迄今犹未能还原,按蒙古语称细沙、沙粒及水中尘土为komak或komaghi,末一语与“库莫奚“恰相对,意因其所居(今热河西部)而得名。(参白鸟《塞外史地论文译丛》二辑一二六页)
19.如“可使持节定州诸军事兼定州刺史,充义武军节度使“,(《元氏长庆集》四三)又“可灵州大都督长史,充朔方灵、盐、定远城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白氏长庆集》三七)皆其例也。
20.李肇《唐国史补》云:“开元以前,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于是有为使则重,为官则轻,故天宝末有佩印至三十者,大历中请俸有至千贯者。今在朝,太清宫、太微宫、度支、盐铁、转运、知苑、闲厩、左右巡、分察、馆驿、监仓、监库、左右卫。外任则节度、观察、诸军、押蕃、防御、团练、经略、镇遏、招讨、榷盐、水陆运、营田、给纳、监牧、长春宫。有时而置者则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覆、选补、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此其大略。经置而废者不录。宫官内外悉谓之使,旧为权臣所绾,州县所理,今属中人者有之。“
21.《苏氏演义》下谓“高宗改刺史为节度使“,更误。据日人岩佐精一郎研究:《元和郡县志》混开元二十一所置之采访使于节度使,《旧书·地理志》北庭节度使条称永徽时已置此官,同书(绍兴刊百衲本)广州条亦谓永徽已置五府节度,《唐会要》及《新书·兵志》同记节度使名称于高宗时代,《通鉴》则主张睿宗初存幽州节度,《新书·方镇表》又记景云元年置河西节度。近世著书如《支那疆域沿革图》、那珂《东洋小史》等均以为高宗时代,自河西迄幽州业有节度,稻叶君山《支那政治史纲领》更提出开元二年前节度使常置之新说。彼以为高宗时代之使持节都督不称节度使,节度只是与都督无关之大将的俗称,武后以后,都督之掌握兵权者,临时授以诸军大使、经略大使、防御大使等名义,至睿宗初,凉州、太原、幽州诸都督始带节度大使之衔,开元初益扩充,开元九年乃略为定制化云。(《东方学报》二三卷二号《河西节度使之起原》)
22.西晋初木简有“泰始三年以来府曹节度所下杂文书本事“之语,见《文物参考资料》二卷五期一五七页。又“晋令成帝元年四月十七日甲寅诏书云火节度七条云……“,见《匡谬正俗》六。
23.《六典》八《兵部》下:“凡天下节度使有八“,或谓岭南此时只称“经略“,至德后始改节度,因疑其书至德后曾重修,非也。“节度“之名,开元末犹未十分固定,故“经略“亦算入节度之内。到天宝元年,自幽州分出平卢,又安西与北庭不合为一镇,故《通典》一七二称十节度,此纯由时间性而数目不同。(参缪著《通史纲要》三册一三九页)八节度即朔方、河东、河北幽州、河西、陇右、剑南、碛西及岭南。
24.此一见解与前引缪著《通史纲要》同。关于节度使起源,并参拙著《续贞石证史》。(《史料与史学》下二八一—二八三页)
25.棨戟图说可参李文信《辽阳北园画壁古墓记略》。(《沈阳博物院汇刊》一期一五四—一五五页)
26.柳氏《中国文化史》二〇页,又《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谷氏《西魏北周和隋唐间的府兵》。(一一四—一一五页)
27.《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四及一四〇页。
28.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云,字书无铲字,今多读为刬。
29.《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三三页。
30.同上一三一页。
31.《西魏北周和隋唐间的府兵》八七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