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一件大奇事!年羹尧之诛否,朕意实未决。四五日前,朕宽意已定,不料初三白日,一虎来齐化门外土城关内地方,报知提督,带新满洲,虎已出城外河内苇草中。新满洲到已晚,伊等周围执枪把火看守。半夜忽然突出,往南去,从东便门上城,直从城上到前门下马道,入大城,并未伤一人,立入年羹尧家,上房。至天明,新满洲、九门等至其家,放鸟枪;虎跳下房,入年遐龄后花园中,被新满洲追进,用枪扎死。有此奇事乎!年羹尧,朕正法意决矣。如此彰明显示,实令朕愈加凛畏也。朕实惊喜之至!奇!从古罕闻之事也。朕元年得一梦景,不知可向你言过否?白日未得一点暇,将二鼓,灯下书,字不成字,莫笑话。
按照雍正帝自己的叙述,在雍正三年下半年的某月初三,北京城发生了奇异事件。在这一天,一只不知来自何方的老虎,云游到了朝阳门外。要知道,朝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东门,门外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朝阳门在元朝时叫齐化门,明清时期是漕粮进京的必经之路,故民间又称为“奇货门“,其繁华富庶、人烟辐辏,大概与今天的上海外滩、北京金融街相类。就算当年东北虎还不是濒危动物,还时常出现在北京西北部山区,但跑到人口如此密集的朝阳门,一路还无人发觉报官、组织围捕,也够奇怪了吧?后面还有更奇怪的。那就是百姓发现老虎后,向步军统领衙门报告。步军统领衙门长官高度重视,亲自率领在野外围猎时职业杀虎的新满洲兵丁赶到现场。不过,此时的老虎像游击战士一般,已经完成隐蔽工作,藏身城外河内芦苇丛中,成功躲过追捕。步军衙门的广大官兵也没有办法,只好包围了老虎藏身区域,持枪举火,严阵以待。
哪料到这只老虎忒是智勇双全,白天在芦苇荡安营扎寨,到了晚上,趁着夜色,一跃突出包围圈,向南奔去,取道东便门,蹿上城墙。清代的东便门台城连上城楼高达十二米,足见该虎身体之矫健。老虎深更半夜在城墙上一路南行,从东便门溜达到了前门,随后由马道下城,像开了导航定位一样,直入年羹尧家中。且一路上人挡闪人,佛挡闪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老虎来到年家后,既不吃人,也不伤畜,只是蹿上房顶,生生待了半宿。次日天明,步军衙门官兵闻讯来到年羹尧家,向房顶上的老虎鸣鸟枪示警。老虎从房顶上跳下,跑到年遐龄居住的后花园内。步军衙门官兵一拥而上,终于用枪把老虎扎死了。
这么一个比全程跟拍视频还全须全尾、有鼻子有眼的故事,见于雍正帝与直隶总督蔡珽的奏折聊天记录。故事讲完后,雍正帝向“倒年先锋官“蔡珽大发感慨,惊叹:“有此奇事乎!年羹尧,朕正法意决矣。如此彰明显示,实令朕愈加凛畏也。朕实惊喜之至!奇!从古罕闻之事也。“感慨发过之后,又加了一句很蹊跷的话:“朕元年得一梦景,不知可向你言过否?“所谓元年梦景,蔡珽在回复的奏折中有所解释,是说雍正帝在元年时就有梦虎之事,并曾对自己提起。至于梦见老虎做什么,怀疑是什么征兆,则没有细说。不过当时民间传言,年羹尧出生时有白虎之兆,那么不论是皇帝元年梦的虎,还是这次被打死的虎,自然都是年羹尧的象征了。蔡珽奏折还显示,讲完故事、发完感慨的雍正帝轻松愉悦,又老朋友闲话般来了一句:“白日未得一点暇,将二鼓,灯下书,字不成字,莫笑话。“
不巧,蔡珽的这份奏折属于折、封分家的情况,即:上奏的日期写在了封面上而非奏折内,后来封面遗失了,这件奏折就被归于“无日期奏折“,难以确定书写和批复时间。我们只能通过蔡珽署理直隶总督的时间,判断这件事发生在雍正三年阴历九、十、十一、十二月,这四个月中的某个初三。再结合具体描述,想想北京隆冬腊月,河面冰封,老虎要是还能藏在芦苇荡里,这瞎话未免编得太不圆满,于是我们出于对雍正皇帝智力水平的信任,可以把事发时间限制在阴历九月初三或十月初三。
除蔡珽奏折外,雍正年间的权威文献、档案,如《雍正朝起居注》《上谕档》,以及涉事大臣如步军统领等人的奏折内均未见关于此事的记载。反而到了乾隆年间,一个名叫萧奭的扬州小文人在他的笔记《永宪录》中提到了这件事。萧奭说:
(雍正三年十月)戊辰(初四),野虎入年羹尧家。虎由西便门进正阳门西江米巷(今称西交民巷),入年羹尧旧宅,咬伤数人。九门提督率侍卫枪毙之。上降谕:朕将年羹尧解京,本将仍加宽宥,今伊家忽然出虎,真乃天意当诛,将虎仍还伊家。相传年羹尧生时有白虎之兆。都城人烟稠密,环卫森严,竟无人见虎所由来,亦非偶然矣。
《永宪录》的取材据萧奭自己说是朝廷的“诏旨“,实际上源头颇杂,也有不少道听途说和自行拼凑的内容。像这条记载,就和雍正帝本人的说法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比如老虎到底是由东便门上城还是由西便门上城,沿途伤人与否,杀虎的武装人员到底来自哪个衙门等等。不过,《永宪录》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虎入年家“事件的确切月份,即雍正三年十月初。雍正三年十月初三,正是当年立冬之日,北京河面尚在封与未封之际,大概还是可以给老虎提供芦苇荡藏身之地的。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