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广西舆地全图》对广西各地“水道“有详细描述,就笔者研究,除一些偏远的土州、土县、土司的河道描述与今地图有出入外,对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河道及其支流记载都非常详细、清晰,是清末对广西河流进行描述的最高成果。《广西舆地全图》中对主要的河道及其较大、著名的支流采用通用的称呼,对许多较小的河流则用其流经地或与主流的交汇地做名称,其中许多是当时人对该河的称呼,这就使得《清史稿》中出现的许多河流名称与《大清一统志》、诸本《广西通志》、《清国史》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更符合清末广西各地的实际情况。由于《广西舆地全图》在描述河道时,是以主流带支流的形式,如“怀远县水道“条描述融江“自贵州永从县东流入县西北境,又东经梅寨司,蔡江自东南来注之,又东北经沈口汛……大年河自南来注之……又东南至敲头塘,南江自北来注之,又东经梁口塘,腮江自北来注之,又东,孟团江自北来注之,又屈而南,与浔江会……又经标口塘,田寨江自西注之,又南至县治北,左右分流,绕至治南复合,入融县境“,浔江“自龙胜厅西流入县西北(应为东北)境,又西南至斗江塘,斗江自南来注之,又屈西北,石眼江自西北来注之,又屈西南经古宜主簿南,又东南至四里塘,四里江自东南来注之,又东南至老堡塘与溶江会“,这种叙述方法与《广西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将主流与支流分别记述的方法不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各河流的主、支之间的关系及流向。因为《广西舆地全图》对河流描述甚细,《清史稿》并不是全文照抄,而是有所取舍,但是除却省略文字外,其余文字并无太大差异。《广西舆地全图》对各河流向、支流与主流交汇点的地名多有详细记载,《清史稿》可能为节省篇幅,大多省略。

对于山峰的记载,《清史稿》只取《广西舆地全图》所记部分山脉名称与方位,而不录里距。由于《广西舆地全图》所反映的是光绪时期各地的山峰名称,许多与《大清一统志》、《广西通志》等相互因袭的文献中的名称差别较大。对于同一座山峰的里距,《广西舆地全图》所录有一特点,即离城较近的山峰与《大清一统志》、《广西通志》等的相同程度较高,而离城较远的则与传统记载差距较大,且大部分是传统记载的一半。是传统记载有误,还是《广西舆地全图》所记为直线距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广西舆地全图》对于偏远地区的记载也有错误之处,但是它毕竟代表着清末至民国初年广西地理学上的最高成就,所以《清史稿》以其为主要资料来源,还是非常正确的。自从雍正《广西通志》问世之后,其中关于山川的几卷便成为《大清一统志》、《清国史》以及清代中后期广西各地方志因袭或参考的对象,直到《广西舆地全图》出来,才真实地反映了晚清广西的自然地理实况,就此而言,《广西舆地全图》尤显珍贵。

从当时的各地方志来看,只有民国《荔浦县志》等极少数提及《广西舆地全图》,大部分方志在作“山川“这一部分时,或是据当地实况而记,或是引《大清一统志》和诸《广西通志》的资料,可以看出《广西舆地全图》问世以后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认为这与广西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光绪至民国初年,广西地方志等地方文献中对统治比较成熟、经济和人文较强的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柳州府、浔州府、南宁府的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可靠认识,这些认识要比《广西舆地全图》中的文字详细得多。对于那些其他史书上记载非常少的太平府、庆远府、思恩府等地大量的土州、土县、土巡检司而言,到民国初年,人们对这些地区的地理的认识进展并不快,《广西舆地全图》的记载仍是很简陋,所以《广西舆地全图》被后人所忽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直至今天,《广西舆地全图》对于研究清末广西地理,仍然是最重要的参考文献。

二、《清史稿·地理志·广西》校误

本部分以中华书局《清史稿》为底本。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