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祖父的病竟奇迹般好了。

大姑终生未嫁,侍奉奶奶到终老。“陈西滢很注重“孝于父母,笃于友人“。他是出名的孝子。

抗战时,陈父在南京,受日机轰炸,惊吓而死。

陈时在武汉,在家中设灵堂,不烦友人吊祭,独自早晚焚祭。

之后,陈西滢把母亲和一个信佛、以事母为终生职志的姐姐陈浣接到家中同住,又一同入川。

战乱岁月,物资奇缺,学校常发不出工资,一家五口生活十分困难,锦衣玉食惯了的凌叔华自觉狼狈,与婆婆、姑子之间不时发生口角,以致同住一屋,不同桌吃饭,陌如路人。

凌叔华晚年袒露:“所以我常说,我为生活,家族的牺牲,实在不公平,唉……“在四川,陈西滢母亲去世,他哭得像个孩子。

别人问他后事怎么办,他说自己方寸全乱,但千万不要委屈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家。

不几年,老姐姐陈浣去世,尸陈榻上,陈西滢见姐姐闭合的双眼忽然睁开,大惊。

他俯身贴在家姐耳边,用无锡土话告诉阿姐:阿姐不肯闭眼,必是为了老母停厝异地,放不下吧。

抗战胜利后,我一定要将老母和阿姐的遗骨运回故乡安葬,现在请阿姐安心归去吧。

(后践诺。

笔者)这时,陈浣的双眼果然缓缓阖上了。

据苏雪林说,她等在侧吊唁的人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1996年我为陈西滢、凌叔华编散文合集《双佳楼梦影》,始结识陈小滢,十多年音问不断,多次晤聚深谈。

从中察觉出父母在她心的天平上的位置。

当初这本书的编者丁帆先生,就书名拟用凌叔华名作《爱山庐梦影》。

我告知小滢后,她提出自己的看法:“总之,我希望你把书名改换了,因为我父亲的文章并不比我母亲差,更何况当年是我父亲在北大任教时,我母亲还在燕大当学生,去追我父亲的。

第32节:闲话西滢(7)

我万不情愿我父亲是‘夫为妻贵’,我父亲之名誉决不是靠我母亲吹出来的。“小滢建议取陈、凌珞珈山住所“双佳楼“为契点,“用《双佳楼梦影》比较合适……那绝对比‘爱山庐’好过百倍,如用‘爱山庐’而包括我父亲,我是绝对不答应的。“(同上信)我觉得她说得极有道理,便采纳了。

还接受她的建议,收了1945年陈西滢偕萧乾拜访英国大文豪福斯特的日记,那是第一次发表。

后来,我与陈小滢谈到她母亲的自传《古韵》,她强调“其实《古韵》不是自传,而是自传体小说,比如在书中她说她是‘最小’的孩子,但我十四姨还健在,在美国旧金山,是同父同母的妹妹。“小滢是位十分通达的女性。

她尊重历史,但绝不准歪曲历史。

旅美作家虹影的小说《K》在台湾出版。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