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与沈衡老(沈钧儒)谈起其孙来清华旁听事;此事衡老循其孙之请,转托高教会对清华指令办理,于法绝对不妥。““今衡老以人民最高法院院长之地位,作此强人违例之举,不仅对清华不利,对己亦有损令名,而高教会肯以指令行之,亦属太不检点;余旨在劝衡老收回此种请求,渠似不甚领悟,甚矣权位之移人也。“(1949年10月28日日记,《潘光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98、99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数月后,沈老的孙子又携书往潘宅商讨旁听事。

“……余就此举对各方面之不利剀切言之……至余或因此而开罪衡老,开罪于当今之大理,则不暇计及矣。“(11月9日日记,同上)其实潘光旦当时已不在其位,大可一推了之,但他为坚决维护清华的制度,积极地说服当事人,不怕得罪人。

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潘光旦以嗜书如命而闻世。

在清华图书馆长任上,病退的高女士将自己收藏的一大批历代妇女著作送他。

他不据为己有,连同自己的这方面藏书一并捐了。

作为教师的潘光旦,他热爱学生。

他喜欢演讲,还爱和学生互动,使学生有如沐春风的喜悦。

不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学生还可以自由地到他家去讨教。

大事小事“他总是诚恳地替你解答。“学生说“潘先生的为人也同他的圆圆的脸一样的和蔼可亲“。对待学生运动,身为教务长的潘光旦虽然同情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但不得不考虑学校当局负有保证学生安全与读书之责,深恐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惨案。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时,他与校长梅贻琦联手,一面与军政当局周旋,一面劝阻学生“稍安毋躁“。当时有人传谣,说潘光旦向宪警提供学生名单,以致有学生围攻他,有人抢走他的双拐,让他“独立“。校长梅贻琦站出来,向同学做了解释。

当事人钱伟长的回忆最为可信:“他做教务长,每次我们都找他面谈。

他很能讲道理,潘先生有这个特点,总能讲一套道理。

道理讲完了学生不满,我也很不满。

可是完了以后他总把我留下,因为我属于研究生,是留下的,偷偷地告诉我一句话:‘你们听了就过去了,学校并不是完全反对你们的,不过外头不要宣传,我们做缓冲的人。

第53节:潘光旦的人文情怀(3)

’他是这样一种态度,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

他说:‘我们还得对上头,对南京讲话。

’老是这一句话。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