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还有“语法死“。那就是西洋语言的语法中,“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等都规定得比较死,也和汉语的语法差别很大。这尤其在中国传统诗词中表现得最突出。比如“乱山雪烛夜,孤独异乡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类,没有“谓语“,也没有“主语“。所以这些中国的“绝妙好辞“一旦要翻译成西洋语言,就变成了一大堆十分冗长平庸的句子。甚至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汉语,也就韵味全失。

标点符号是西方人发明的,传统汉文只有顿、断、圈、点。当然是西方的“精确“,中国的“模糊“。换一个角度说,就是西方的“死“而中国的“活“。

追究到底,这种语言文字上的差异,其实是西方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西方思维和文字的讲究精确、准确甚至刻板也自有它的好处,从科学技术到法律人权,中国从清末以来,已经拜西方人为老师,从西方文化中“拿来“( 鲁迅语 )了不少东西。但问题在于,我们也必须懂得,中华民族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有自己仰观俯察的思维和感受方式,而其最核心的特点,则是富有浓郁的“诗质“。而这一特点,在语言文字中更有特别鲜明生动的体现。

不认识这一点,就很难对传统的中华文化知其“宫室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 》),就难免会拿西方的一些“教条“和“原理“来僵硬地框套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作品,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而玉石不分,美丑混淆。关于汉字语言要“拼音化“的偏颇认识曾经延续了一个世纪,也正来源于此。

这也正是后来《 红楼梦 》思想艺术评价中吵闹了上百年而没有结果的文化上之“症结“和“根源“所在,因为绝大多数《 红楼梦 》的阅读者和研究者都缺乏这种对汉语和西文深刻的比较文化视野,当然也就达不到明晰的认识。

所以,周汝昌读西语系是并没有白上的。他对英语“修行“的资源其实也没有“浪费“,虽然没有翻译“大部头“,却从思维方式上促成了他的敏锐和深刻,促成了他对汉语文和英语文( 推而广之也就是西方语文 )本真切肤的体察。

他曾感慨地说:“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不懂自己的语文之可珍可贵,一味‘慕化’别人,陶醉于洋八股语式,任意伤害、扭曲汉字汉文之大美至美。我每一念及此事,总是心伤意痛。“

当然,学习了英语,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还是得益于周汝昌天分的颖悟,得益于他“中华文化本位“的基本立场,否则,学了外语而“学贯中西“的学人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就没有达到同样的认识呢?最突出的例子是胡适,他为什么从根本的思维方式上恰恰与周汝昌相反呢?归根结底,因为胡适是“西方文化本位“的。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