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梅兰芳赴美前的准备工作不可谓精心和充分,但难免有疏漏。这个疏漏几乎是致命的,那就是“演出剧目“问题。
1930年元月底,梅兰芳率团到达美国。2月14日,应中国驻美公使伍朝枢的邀请,梅兰芳率先到华盛顿参加伍公使特意安排的演出招待会。当晚参加招待会的有除总统胡佛外的其余政府官员、各国大使、地方官绅、社会名流,在美的最高级别的头头脑脑能去的几乎都去了。正在外公干的胡佛总统甚至还颇为遗憾地派人嘱咐伍朝枢,希望梅兰芳能在华盛顿再待两天,等他回来。
在如此高规格的赴美后的首场演出中,梅兰芳的剧目是《晴雯撕扇》。不知为什么,梅兰芳在演出时就预感到这场戏对于美国人来说,实在不易懂得。这个故事发生在端阳节,而外国没有这个节日,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细节,外国人自然也就无从理解。果不其然,张彭春在观剧后就直言:“他们看不懂。“
这时,梅兰芳才意识到剧目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只有像张彭春这样精通中西戏剧差异,又熟知西方观众心理的人,才会准确地挑选剧目。同时,张彭春所具有的丰富的现代戏剧知识和西方戏剧的表演程式以及多年导演话剧的经验,都使善于博采众长的梅兰芳感觉到,他不能缺失有着深厚传统戏剧底蕴的齐如山,也需要张彭春的帮助,特别是身处异国,面对的又是完全陌生的文化和观众,张彭春的作用似乎更大。
于是,在梅兰芳的恳请下,张彭春加入进来。首先,他重新选定了剧目,以为外国人对中国戏的要求,希望看到传统的东西,因此必须选择他们能够理解的又含中国传统的故事,同时,由于外国人听不懂中国话,所以又要选择那些做、打多于唱、念的戏。在这种前提下,梅兰芳后来在美国的演出剧目,多集中在《刺虎》、《汾河湾》、《贵妃醉酒》、《打渔杀家》等剧目上,以及《霸王别姬》里的“剑舞“。果然,《刺虎》最受美国人欢迎。
其次,张彭春不仅作为梅兰芳的顾问从旁辅佐,更担负了导演的职责。严格算来,张彭春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京剧导演,京剧导演制也由此成立。这其实是梅兰芳的最聪明之处,是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又一佐证,也是他从善如流的又一表现。从此意义上看,梅兰芳的成功是必然的。
2月17日,梅兰芳在纽约四十九街戏院公开演出。按照导演张彭春的布署,演出次序是:开演之前,张彭春身着燕尾服上台,用英文作总说明,说明中国剧的组织、特点、风格以及一切动作所代表的意义。然后由剧团邀请来的华侨翻译杨秀女士用英文作剧情介绍、说明。接着,梅兰芳才正式亮相。考虑到美国人的时间观念较强,张彭春严格限定时间,包括说明、介绍和每场戏的演出时间,整台演出绝不超过两小时。时间之准,甚至连美国剧院也不常见。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