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第五章 沙漠旋风
法国投降后,欧洲大陆上的战斗以德的全胜而告终。英国这个岛国也成了悬在孤海上的一叶方舟,处在极度危难之中。但是,比起德国来,英国却有世界上号称第一的强大水师。因而,面对浩淼的英吉利海峡,德国人虽然制订了入侵英国的宏伟的“ 海狮计划“,但却只能望海兴叹。在此后的半年多的时间里,欧洲大陆显得很平静。然而,地处世界西南部的非洲大陆却又燃起了战火。众所周知,1869 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后,北非成了英、法、意等国争夺的势力范围,法国占领了北非东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英国控制了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意大利抢占了中部的利比亚。如今,法国被打败了,英国正面临着德国的威胁,也无力顾及北非。意大利法西斯便趁火打劫,想独吞北非。意大利的独裁者——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平素即以恺撒自诩,一心想恢复昔日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妄图建立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环地中海帝国。天赐良机,千载难逢,墨索里尼认为实现其狂妄计划的机会来到了。1940 年9 月13 日,伦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统率50 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埃及。 意大利这一行动,立即引起了远在伦敦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极大关注,因为地中海航道是英国与其殖民地联系的必经之路,英国所必需的补给便从此而来。意军一旦占领北非,就等于控制了英国的补给线,扼住了其咽喉,英国自然不能善罢甘休。12 月9 日,5 万英军在其中东总司令阿奇博尔·韦维尔将军的指挥下发起猛烈进攻,至1941 年的2 月份,英军取得了几乎全歼意军8 个师,俘虏13 万人的辉煌战绩。英军在北非战场上的得势,使希特勒开始着急起来,因为对德国来说,丢掉北非,就会使英国以北非为基地从背后对自己构成威胁,而且意大利是德国的同盟国,意大利的失败将会使德国失去盟友,孤军作战。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这位在欧洲战场上已被人称为“魔鬼之师“的首领受命担任德国“非洲军“总指挥。1941 年2 月12 日,隆美尔飞抵利比亚的黎波里城,会见了已接替格拉齐亚尼的新任意军北非战区总司令依达罗·加里波尔蒂将军。加里波尔蒂是意大利北方人,身材高大壮实,留着白色的小胡子。当隆美尔建议他应在的黎波里东边的锡尔特建立一道防线时,他不以为然地耸耸肩,并嘲笑隆美尔没有到战场上观察便妄作主张。当天下午,隆美尔便乘飞机开始视察前线。透过机舱的舷窗和蓝蓝的天空,他看见了位于的黎波里港口东边的锡尔特沙漠。这片沙漠一望无际,在烈日下闪着炽热的光芒,目力所及,没有一棵树木,真是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隆美尔就要开始他长达二年之久的沙漠作战了,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环境,广阔无垠的沙漠绝非欧洲大陆的山地可比。这里气候也很异常,夏季正午的气温高达40 °—50 °,夜晚又骤降至0 °。最危险的是突然到来的沙漠风暴,开始时只是一小点古怪的旋风在灌木丛之间旋转,转瞬就会变成时速达130公里的狂飚,搅起几百万吨滚烫细小的红沙,铺天盖地地卷过沙漠。细小的沙粒能渗进发动机的过滤器,涌进帐篷,迷住人的眼睛和鼻子,像大雨一样挡住人的视线。不过平坦的地面倒成了装甲车奔驰、呈威的理想场所。这里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战区,原则上隆美尔要受意大利非洲战区总司令的控制,但实际上意大利人根本指挥不动他。隆美尔直接受命于柏林。而希特勒的主要兴趣集中在征服苏联的计划上,很长一段时间让隆美尔相机行事 。 隆美尔则率领他的兵力不多的“非洲军“独立作战。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能使他发挥战术特长的用武之地了。也正是在这片大沙漠里,隆美尔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个奇迹,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1941 年2 月14 日,一艘运兵船在的黎波里港口登陆,隆美尔的士兵第一次看到了非洲,望着那些熠熠闪光的白色建筑物,掌状的植物,宽阔的林荫道和凉爽的树荫,有些人甚至觉得他们将会爱上这个地方。“非洲军“一共有2 个装甲师,数量上虽然不算很多,但却称得上是一支富于献身精神的专业化的精锐之师。初次踏上沙漠地区,隆美尔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非洲军“一共只有2 个装甲师。 而且,还有一个师没有到达非洲。意军战斗力本来就不强,战败后的士气更是一落千丈。隆美尔亲眼看到意军在撤退中溃不成军的样子,士兵们丢弃武器弹药,拼命爬上超重的汽车,不顾一切地向西奔逃,军官们则收拾行李,希望早点撤回意大利。为了使意大利人摆脱失败的阴影,重新鼓起士气,隆美尔于2 月底在第5 轻装甲师坦克团登陆后,立即进行了宣传为目的的阅兵式。为了不让英军措清虚实,他一方面巧妙地令坦克向东驶去之前,要绕检阅台好几周,另一方面又令部下用木头和纸板作了几百辆假坦克,让卡车和摩托车在这些“坦克“之间绕来绕去,而真正的坦克却避开英国飞机的空中侦察,悄悄地向东开去。在这段时间里,隆美尔一直担心英军会趁其立足不稳发动进攻,他并不知道,英国已将兵力调到希腊。在即将赢得的黎波里胜利的前夕,英军撤出部队的作法应该说是违背常规的。由于英军的撤离,使隆美尔的部队从的黎波里轻而易举地向东推进了880 多公里。隆美尔开始作征服者的美梦了。3 月9 日,他在给柏林的信中宣称:他的第一目标是夺回利比亚东部地区昔兰尼加,第二个目标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在此后的战斗中,隆美尔率领着他的坦克师孤军深入连连得手,连意大利人都对他的大胆行动感到忧虑。但隆美尔毫不理会,乘胜追击,4 月8 日占领了迈基利。在不到两个月就扭转了北非的战局。隆美尔所以能这样快就夺得胜利,首先在于善于捕捉战机。起初他还提心吊胆,但当他发现英军在极力避战,并对德意方面动向估计错误后,便不顾来自德意双方最高当局的反对和自己兵力极为有限的客观事实,断然发起进攻。隆美尔敢于冒险,抓住时机便不放手,从而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并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另一个原因则是隆美尔至死也想不到的,那就是他与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电报都被英人国破译了。德国人的电报一直由艾尼格马密码机传送。纳粹密码专家自以为使用这种机器收发密码是绝对安全的。然而英国人却建造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机器。无数设在各地的电台监听站把截收到的德国电讯码送给这种机器,再由这种机器码译出来。与隆美尔对峙的英军指挥官都收到了这些绝密件。可是隆美尔不止一次地违背法军德军最高统帅用艾尼格密码给他发的指示却是英军始料不及的。隆美尔的违命无意间愚弄了现代军事科技,也愚弄了他的敌人。然而,在这场胜利的背后仍然隐含着隆美尔失败的战术及战略因素。首先,他仍像一个骑兵指挥官那样去指挥装甲部队,尚未认识到装甲部队对后勤补给的依赖远远超过随时随地可弄到几包粮草的骑兵。此外,进入北非以后,隆美尔已不是那个侵入法国时的军事指挥官了。那时他纯粹是一个战术指挥官,用不着为全局战略问题操心。现在,他指挥的虽只有一个军,却是位于一个独立的战略区,无论愿不愿意都得考虑战略问题。隆美尔的行动违反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招来了非议。因为,希特勒在进行侵略扩张时,为避免“两线作战“而确立了先大陆后海洋的扩张步骤。隆美尔的违令虽然与希特勒的总体构想不协调为希特勒所容忍,是因为在希特勒看来,隆美尔这些部队,帮助并稳定意大利人,也牵制了英军,北非战区能对第三帝国的战略起一个较好的配合作用。隆美尔取胜后,并不满足,进攻是他的天性,他已盯住并迅速开始攻占托卜鲁克。因为,他担心英军会像在法国时一样再来一次“敦刻尔克“式的大撤退。他要抢先占领这个沿海重镇,以全歼英军。但他未能成功。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