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 Page 23-----------------------

审问,伪军小队长见两人答话没露什么破绽,又见邹韬奋随身带有通行证, 检查行李也没发现什么可疑东西,便快快地走了。 邹韬奋、冯舒之离开饭馆后,马不停蹄连夜赶赴汉口。10月初邹韬奋、 冯舒之安全抵达上海。在与冯舒之分别时,邹韬奋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你, 我真没有能力平安到达上海!“在上海,韬奋曾找医生治耳病,初步诊断为 中耳炎。 因邹韬奋在上海的熟人很多,为了安全,他只好整天呆在房间里。当时 上海的形势很紧张,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都被日军接管,爱国进步人士被逮捕, 遭暗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时的邹韬奋更急切盼望能早日赴苏北解放区。在 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周密安排下,苏北解放区大众书店女青 年王兰芳,受组织委派专程来到上海负责接邹韬奋,协助转移的还有一位40 岁的华太太。 11月间的一天,扮作女儿的王兰芳,陪伴着夫妻打扮的邹韬奋和华太 太,在两个交通员的带领下,早早上了路。邹韬奋穿着一件古铜色的呢袍, 戴着一顶黑色毛皮筒帽,摘下那付高度近视眼镜,倒也很像商人模样。他们 “一家“老少互相关照,时紧时慢地赶着路,碰上关卡检查时,邹韬奋因没 戴眼镜看不清,只得装作重病在身的样子,由华太太和王兰芬左右搀扶着。 交涉之事,全由从小在苏北长大、对这一带情况了如指掌的王兰芳出面应付。 经过10多个月的辗转奔波,进入苏北解放区。不几日,新四军第一师师 长栗裕获悉邹韬奋已抵清江,当即派人将邹韬奋接到师部所在地——东台县 三仓。在这里,邹韬奋见到了敬慕已久的粟裕、陈丕显等人,并受到了新四 军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当时陈毅军长曾来电要求保证韬奋的安全,并希望在 盐城地区新四军军部会见韬奋,共同商量如何在华东广大解放区开展文化出 版事业。 11月下旬开始,韬奋到苏中解放区三仓地区进行社会考察,了解根据地 的形势;参观民兵、妇救会、儿童团的活动;参加一些干部、群众和各阶层 人士的座谈会,并作了详细笔记。11月底后,他又随苏中行政公署转移到南 通县骑岸镇,继续进行社会调查。他不顾耳病复发,到机关、学校,甚至到 敌占边沿地区向群众讲演。他曾多次与苏中行政公署文教处处长刘季平畅说 观感,并郑重地向他提出入党要求。他将周恩来在几年前关于这问题的答复 告诉刘季平,然后说: “现在我已经不能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露面,这样的 时期已经过去。我希望同意我入党。“刘随后向苏中区党委和华中局作了汇 报。 12月上旬,韬奋到盐阜区考察。他在阜宁县新四军三师师部见到了黄克 诚师长,并在师部住了约半个月,进行社会调查。他为解放区报纸写文章, 计划帮助当地创办一个刊物。12月间,他与陈毅军长通过几次信。这时,韬 奋耳病恶化,经医生诊断为癌症,需要回上海治疗。临走时,他曾对一位同 志说: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全国最理想的地方,真正的民主自由在共产党 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现了。他 “希望病快快好,好了立即就回来“。

----------------------- Page 24-----------------------

八、英年早逝 1943年2月上旬,韬奋在新四军所派人员的护送下回到了上海。他的病 经医生会诊检查,确诊为癌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于 5月做了切割手术。 这时,他的夫人和大儿子已经从桂林来上海陪伴他。8月,他的病情稍有好 转,便给新四军军部写信。要求到苏北去治病。但到9月,癌细胞转移,病 情开始恶化。韬奋向前来汇报书店工作的徐伯昕表示: “希望病愈之后再和 大家一起继续努力二三十年。“还说将来打算干三件大事:恢复生活书店, 为失学青年办一个图书馆。办一个日报。10月间,他对专程来探望他的中共 中央华中局代表说,希望病愈后很快能回到苏北解放区去,并托来人转交一 封信给华中局。信中说: “我死也死在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4年 1至2月,韬奋的病情略有起色,他便抓紧时间写长篇回忆录, 题为 《患难余生记》,1个月完成5万字。但终因病情较重,他不得不停笔。 这成了他最后的遗作。 6月1日深夜,他突然昏厥。第二天,他召集亲友,口授遗嘱: “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20余年来追随诸先生,努力于民族解放、 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 甘之如饴。此次在敌后根据地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 新中国光明的未来。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勉自励,为我伟大祖国 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但四五年来,由于环境的压迫,我的行动不能自由, 最近更不幸卧病经年,呻吟床褥,竟至不起。但我心怀祖国,惓念同胞,愿 以最沉痛迫切的心情,最后一次呼吁全国坚持团结抗战,早日实行真正的民 主政治,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我死后,希望能将遗体先行解剖,或 可对医学上有所贡献,然后举行火葬,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 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遗嘱亦望能妥送延 安。我妻沈粹缜女士可参加社会工作,大儿嘉骅专攻机械工程,次子嘉骝研 习医学,幼女嘉丽爱好文学,均望予以深造机会,俾可贡献于伟大的革命事 业。“ 7月23日,韬奋在纸上写道:“一切照办,不要打折扣。“他是在叮嘱 同事和妻子要坚决执行他的遗嘱。这张纸条成了韬奋的绝笔。第二天早晨 7 时 20分,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邹韬奋与世长辞,年仅 49岁。 韬奋不幸早逝的消息传到全国各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在广大的人民 群众、干部当中,在一切爱国民主人士、进步知识界中,激起了巨大的反响。 各解放区都隆重举行了 “邹韬奋同志追悼会“。8月18日,苏北军民在 新四军军部集会追悼韬奋。到会党政军界各人士几千人,张云逸代军长致悼 词,范长江、钱俊瑞、于毅夫等演讲志哀。9月12日,重庆《新华日报》刊 登韬奋逝世讣告。 9月28日,中共中央电唁韬奋家属,接受韬奋入党的要求,追认他为中 国共产党党员。唁电对韬奋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先生20余年为救国运动, 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 变其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留人间,其 著作将永垂不朽。“ 11月22日,即韬奋1936年因 “七君子“案被捕8周年纪念日,延安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