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到1948年,除了巴春领导的伊沙拉组织没有同越盟有直接的联系以外,大多数伊沙拉组织都程度不同地同越盟建立了联系或受到其影响。造成这种联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国殖民者占领了整个印度支那以后,逐步把这里的三个国家拢到了一起,建成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长期的殖民统治加强了三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二是在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中,越南的革命势力成长较早较快,而且力量也较大,柬埔寨的反抗力量则弱小得多,兴起也较晚,因此,柬埔寨的反抗力量就不能不向越南革命力量寻求帮助、指导,互相联合和依靠。
1944年在马德望成立的由卜昆领导的第一个伊沙拉委员会,就是印度支那共产党和泰国共产党支持的结果。当时参加这个委员会的青年郎中暹亨,就是后来在越南帮助下成立的高棉人民革命党的主要领导成员。
1945年在一座寺庙当巴利语教员的杜斯木,由于躲避美军飞机对日本占领的金边的轰炸,逃到了农村,后转辗到了越南,开始同印度支那共产党合作。越南的8月革命后,山玉明和杜斯木联合起来,领导了同越南联系最密切的伊沙拉运动。
山王明和杜斯木主张越柬团结共同抗法。他在越南的高棉人中招募支持者,并且得到越盟的支持和援助。1946年10月,山玉明在泰国加入了印度支那共产党。杜斯木则于1946年底在柬埔寨加入了印支共产党。以泰国为基地的巴春领导的伊沙拉委员会中的梅波,于1949年加入了印支共产党。
在伊沙拉运动中,领导着一个势力较大的伊沙拉组织的达春虽然并不亲共,但他领导的高棉人民解放委员会的11名成员中,有5人是越南共产党人的亲密盟友,其中4人后来加入了印支共产党。实际上,该人民解放委员会一直受越盟和印支共产党的影响。领导东南伊沙拉运动的高莫尼,早在1947年就加入了印支共产党。所有这些伊沙拉领导人,后来都在自己控制的地区成立了地区解放委员会。
柬越抵抗力量的这种联系,还为越盟的文件所证实。1949年旅柬越侨救国团的章程说,高棉和越南的革命组织“必须共同存在,互相帮助,交流创见和经验,有助于两个民族的彼此了解,切实实行棉越友好,在反对侵略柬埔寨和越南的法国殖良主义反动派的斗争中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两个民族的联盟“。
1949年初,柬埔寨人民解放委员会改成了柬埔寨民族解放委员会,其目的据说是为了“排除那些被认为太亲越盟的分子“,不过改组以后,在以达春为首的6名领导成员中,仍有3人是越盟的亲密盟友:梅波、廖高莫尼和梅蒙,他们分别负责通讯、经济和财政部门。由于作风专横,在1949年7月的一次选举中,达春被在曼谷建立第一个伊沙拉委员会的卜见所代替。卜昆成了民族解放委员会的首脑。据法国的情报说此人是亲越的,但人们对他的了解还很少。
卜昆领导的民族解放委员会试图把所有的伊沙拉组织联合起来,但未获成功。1950年4月,廖高莫尼当选为柬埔寨民族解放委员会的主席,取代了卜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