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此时的陈立夫显然比从前长大了,成熟了。在天津,陈立夫举目无亲,经济上主要靠哥哥陈果夫在上海钱庄工作收入负担。陈果夫收入微薄,每月寄钱有限,因此陈立夫生活比较拮据。由于年龄的增大,独立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前那种顽皮气消失了,他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上,以便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采矿工程师打下基础。

然而,就是为了这个目标,他把一切都看得很淡,什么事情都打动不了他,都转移不了他的注意力,他几乎把自己同外面的世界分开了。当时,在全国范围爆发了五四运动,各校学生纷纷采取一致的爱国行动,举行罢课,组织"通俗演讲团",成立"国货维持股",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一时间,南开大学、北洋大学、天津高等工业学校学生1万多人参加了行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市民运动互相配合,爱国运动的浪潮汹涌澎湃,科学、民主的口号响彻云霄。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惊醒陈立夫的"睡梦",由此可见,陈立夫"睡得有多么的沉"。

第三部分 9.蒋介石与陈果夫初次谋面(1)

陈果夫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习才半年,武昌起义爆发了,并迅速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革命群众的革命热情。散布在全国各个地区的革命党人纷纷发动新军和会党起义响应,人民群众到处掀起自发的反抗斗争,革命浪潮激荡全国。陈果夫为武昌起义的胜利而欢呼雀跃,但又不知如何响应。这时他二叔陈其美从上海来到南京,准备在南京发动起义,带动东南各省,以响应武汉的革命。陈其美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了陈果夫,陈果夫也深受鼓舞,表示愿随陈其美一起行动。

一天深夜,蒙蒙的夜雨给古城南京增添了一丝寒意,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古城一片宁静。但在这平静的夜幕之中,南京陆军第四中学的一间教室的窗户上却长夜辉映着昏黄的烛光。这是陈其美正召集陆军第四中学的同盟会会员密谋起事,为避免清廷爪牙的发觉,只点了几支小蜡烛。灯光虽弱,但大家热情很高。陈其美用他那特有的吴兴调鼓动大家说:"武昌起事,全国响应。我等革命青年切不可坐视。南京在长江之下游,如能起事成功,与武昌相应,则长江上下自可连贯一气,江南可自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缔造共和,肇于此进,我愿与诸君共同努力。"

陈其美的慷慨陈词很快引发了大家的革命热情。一个青年应声而起:"我等加入同盟会,便已立下革命志向,愿为革命献身。如今正是革命之良机,我愿追随陈先生,争取南京光复,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这个青年的话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纷纷起身表示愿为革命而战。即使是因古板而被同学称作"老太婆"的陈果夫也是激动不已,热血沸腾。

随着愿意革命的人数日益增多,教室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以后开会只好改在操场。几乎每晚都在开会,做组织工作、宣传工作、联络工作等。而且,由于人数越多,保密工作越难做,终于引起了清廷的注意。两江总督张人骏派人加强了对四中的防范。四中原来储藏的枪支弹药也被秘密运走,藏了起来,镇守南京的江宁将军铁良、江南提督张勋拥有重兵,而且同情革命的南京新军第九镇也被调往城外。这就是说,南京起事已不可能了。

在这种情况下,陈果夫心情十分沉重,他独自一个人思考了许多问题,也回想起许许多多的往事,他想起了自己的少年壮志,也想到了父辈的业绩,还想到了母亲的厚望,在这些错综复杂感情的激励下,他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去武汉当兵参战,像二叔那样,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于是陈果夫与另外两名同学商定,先去看望卧病在床的陈其美,征求他的意见。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