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 Page 32-----------------------

第四章 坚持改革振兴中华 邓小平同志说过: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 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及其他 ① 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 他深刻地指出了实行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为 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们的国家兴旺 发达,我们必须积极而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一、改革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一方面, 社会主义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历史地 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只有一百多年,科学社会主 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仅仅只有70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才有40多年, 这就是说,不仅社会主义的历史比较短,而且在它的进一步发展中还可能出 现波折,要丰富和发展它,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我国 在4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 基础的不相适应的部分,因此,要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就必须对上述不适应的部分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 改革。 实行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一 个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对生产力又有巨大反作用,而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 产力的变化而调整。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通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来 实现的。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前进,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主义社会,封建主 义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无一不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的种种变革的结果。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是如 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 制之间的矛盾。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方法、步骤来解决这 些矛盾,避免造成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这种调整也是改革,这种改革不是 大变革,一旦矛盾发展到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生产力的大 破坏,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既包括广大人民 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那种缓慢的处于量变过程中的变革,又包括急风暴 雨式的处于质变过程中的变革,这种大变革使社会形态发生更替,由此,资 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生产力始终处在变化 和发展之中,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而变化,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调整,社会主义社会同以往一 切社会形态一样,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 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经济的或政治的改革。任何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凝固 的一成不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恩格斯说: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 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 ①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第281—282 页。

----------------------- Page 33-----------------------

① 改革的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上一种崭新的制度,不可能在创建之初 期就是完善的,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时地进行改革,从而推动社会主义 社会向前发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并初步显示出优越性,但是由于它是 一个新生的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不适应 ② 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历史证明,人民民主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民 经济和其他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符合 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基本符合经济基础和生 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 越性,依靠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说明社会主义 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根 本上说,由于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还存在某些旧的痕迹,由于生产力的不断 发展造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 相矛盾的状况。这种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正是社会主义前 进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它可以依靠社 会主义本身的力量来解决,解决的途径就在于不断地实行改革。社会主义改 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当然,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但是这个革命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具 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它主要是调整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中某些不适应经济基 础和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以消除自身的缺陷,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 向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改革的任务,正确地 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行改革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邓小平同志说: “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经验。“① 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出 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没有实 行改革以前,这些领域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是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政 企职责不分,以政代企,权力过分集中,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上 的平均主义,忽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以及市场的作用,及政治方面的党政 职能不分,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严重存在等。随着社会主义 经济的发展,这些缺陷愈来愈清楚地暴露出来,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发挥,不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党中央提出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给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为 了加快和深化改革,必须加深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理解。我们已经进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 卷,第433 页。 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法制日报》1991 年7 月2 日。 ①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第372 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