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1917年4月4日,回到国内的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规划了由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的方针和路线。在列宁的方针和路线的指引下,俄国革命深入发展,布尔什维克进行武装起义的时机日益成熟。1917年10月7目,列宁再次回到国内,领导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24日下午,武装起义开始举行。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巡洋舰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震撼了俄国,也震撼了全世界。当晚,全俄苏维埃宣布建立苏维埃政府,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随后,革命继续向全国发展,到1918年2-3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1.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新格局
1848年发生过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1871年发生过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认为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可是,在上述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都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最后都陷入失败。19世纪70-8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国家产生了社会主义政党,党领导工人群众展开了斗争。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一些国家的党过分强调资本主义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只注重议会斗争,不重视甚至反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革命的指导,它的结果不仅仅是上述"六月起义"和巴黎公社革命式的流血牺牲,也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在议会中占有若干席位,而是由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政治上翻身得解放。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变为现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伟大实践证明,从而也提升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水平。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
在十月革命之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1918年8月,日本发生了所谓"米骚动"事件;1918年11月德国爆发了革命;1919年3月,匈牙利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同年4月,德国巴伐利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0年在意大利爆发了工人夺取工厂、农民夺取土地的斗争。在整个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头50年,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并突破了民族地域的局限而具有了世界历史的意义。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十月革命的意义不容诋毁
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引起了帝国主义和一切代表旧社会的势力的仇恨和恐慌,他们纠集起来污蔑、诋毁十月革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后,对十月革命的攻击、诋毁和妖魔化更加激烈。一些西方和俄罗斯的学者无视历史事实,重弹西方自由派和俄国流亡政治家的老调,从根本上否认十月革命。他们认为,十月革命是各种偶然事件巧合的结果,是历史上的反常现象,是以贪权的列宁为首的一小撮职业革命家搞的阴谋。更有甚者污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是德国的间谍。他们制造谎言,说列宁是经德占区回国的,在回国前与德国政府"达成某种秘密协议",并且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接受德国大量资金资助用于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以便德军摆脱东线俄军的牵制,集中力量于西线战场。又说,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力主与德国签订屈辱性的《布列斯特和约》,其内幕是对德国的一种偿还。
墨写的谎言总是不能掩盖铁的事实。事实是,其一,所有德国和俄国的档案中,至今除了一些捕风捉影、随意编造的材料之外,没有一处确凿的材料能证明列宁是德国的间谍。其二,关于列宁经德战区回国的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列宁回国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路线是经法国绕道返回俄国,但法俄是盟友,如果法国当局发现反战的列宁进入其境内,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轻则拘禁,重则以战犯判刑。另一条路线就是向中欧进发,经德国前往北欧,然后从芬兰回国。最后布尔什维克党人权衡利弊,决定从德占区回国领导革命。其三,关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这个和约的主要内容有:缔约双方宣布停战;俄军全面复员,在签订普遍性和约之前,俄军舰驶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装;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在缔结普遍性和约和俄军全面复员之前,德国将继续占领德军在和约签订前夕所占领的上述地区以东地方;俄军立即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地区(该地区实际由土耳其兼并);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列宁当时之所以力排众议,主张与德国签订合约,完全是迫于当时的历史情况。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刚刚通过十月革命夺取政权,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新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在北高加索的顿河活动的阿列克塞耶夫的白匪军,克拉斯诺夫的白匪军,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的白匪军,苏维埃政权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德国当时在东线的部队仍有几十万,并且具有相当的作战经验,由于苏俄谈判团团长托洛茨基拒绝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德国便纠集军队一路攻打到明斯克,直逼彼得格勒城下。当时红军正处于诞生阶段,缺乏物资装备;又面临外国的武力干涉,美英法的反动势力扶持着白匪军进攻苏维埃政权。基于这种历史背景,不得不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正是这一英明决策,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免除了在军事上可能遭受的失败,赢得了恢复国民经济,重整国防力量,加强工农联盟,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这就是列宁指出的:"我们缔结单独和约,就能在目前可能的最大程度上摆脱两个彼此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利用它们相互之间的敌视和战争......来继续推进和巩固社会主义革命。......只要保证有几个月的和平工作,那么,俄国的改造在经济上是完全可能的。而这种改造将使社会主义既在俄国又在全世界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将为强大的工农红军建立巩固的经济基础" 。1918年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3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是列宁巧妙地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革命策略的典范。事实证明,谎言无论怎样重复,都不能成为真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不容诋毁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