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在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曾有过众多学派和不同流派自由争论的局面。30年代,随着党内斗争告一段落,党中央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学术领域的争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先后发布一系列决议,对中小学、高等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制度,教科书的编写以及中小学的历史、地理课讲授问题,作出了专门规定。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还亲自主持编写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等。同时,哲学界开始批判德波林学派,并改组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编辑部;文学方面党中央认为"拉普"正在妨碍文艺创作的大规模发展,决定予以取消,建立统一的苏联作家协会,并在协会中设立共产党党团;在史学方面开展了对波克罗夫斯基的批判运动。文化方面的种种措施,加强了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但是,苏联对自然科学划分阶级属性,如在苏联自然科学文献中,就有无产阶级生物学和资产阶级生物学的提法,把某些在世界上具有相当影响的生物学学派划入了资产阶级生物学行列。这种理念和做法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五、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及其影响
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扩展到欧亚多个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东欧一些国家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亚洲的中国、越南、朝鲜、老挝、蒙古和拉丁美洲的古巴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有深刻的复杂的背景。
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自然是人民自主选择、长期奋斗的结果。社会主义对欧亚社会主义各国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些国家缺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如何建立新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极为困难而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除了依据自己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之外,就只能依据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并且它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获得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影响力,苏联模式提供的可资借鉴的样板,必然使正在探寻社会主义道路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采用苏联模式。
其二,欧亚社会主义各国总体上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整个经济还处于小生产的状态,封建势力比较强大,人们的民主意识淡薄,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为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只有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才有可能集中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建设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危的大工程,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模式在总体上正适合它们的需要。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