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1.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等人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危机"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密切相关,因而他们考虑构建一种新的社会理论即批判的社会理论来化解这一"危机"。批判理论不同于传统理论,二者的区别要从什么是"理论"说起。在霍克海默那个时代,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理论是关于特定主题的命题系统,这些命题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的逻辑关系,其中有些是基本命题,有些是派生命题,理论的有效性在于派生命题是否符合实际。如果经验与理论出现矛盾,那么不是研究者的观察不正确,就是理论命题出了问题,必须对经验或对理论进行重新检查。就理论对事实的关系而言,理论永远是一种假说,如果理论不足以加工经验材料,就必须准备改变理论。尽管离理想状态还很遥远,但一切理论的一般目标似乎都是要成为一种不局限于特殊论题而囊括一切可能对象的普遍系统的科学。关于无生命的自然的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关于有生命的自然的科学--关于人和社会的科学的效法。霍克海默指出,当时社会学存在许多学派,然而在什么是理论这个问题上,"经验取向"的社会学家和"理论取向"的社会学家的看法却是相同的。
对以自然科学为蓝本建立起来的传统理论和方法,霍克海默提出了批判。在理论的逻辑体系中,新定义能否以及如何制定出来,不仅取决于体系的简单性和自洽性,而且取决于并非自明的研究方向和目标。研究对象也影响理论,理论应用于对象的过程不仅是科学内部的过程,而且是社会过程。把假说应用到事实上去的活动终究不是在研究者头脑里进行的,而是在不同的社会场所进行的。传统理论没有弄清理论"真正的社会功能",它不谈理论在人类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而只片面地谈论孤立领域中理论意味着什么,它脱离整个社会活动母体,不懂理论是人的历史的社会生产活动过程的一个"非独立的环节"。传统理论遵循着"传统世界观":知觉世界是"事实的总和",我们必须"接受"和"适应"这个世界的"存在"。而其实,城市、村庄、田野、树林--这个周遭世界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产物",人不仅仅在穿着、体貌和情感特征上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甚至他们"看和听的方式"也是人类活动塑造的,"在进行认识的个人有意识地从理论上阐述被知觉的事实以前,这个事实就由人类观念和概念共同规定好了" 。霍克海默还指出,传统理论是维持现存社会的理论。"社会划分为集团和阶级",因而由于理论提出者所属的社会阶级不同,理论与社会活动的"关联方式"也就不同。就资产阶级来说,它的理论曾经致力于摧毁既存秩序,而今由于阶级地位的变化却发挥着"肯定"的社会作用。
霍克海默阐述了批判理论的各种特征。批判理论是一种"以社会本身为对象"的"批判活动"。"批判"在这里不是"唯心主义的纯粹理性批判",而是"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批判"。这种批判活动构成了辩证的社会理论的"根本方面"。批判理论是一种"批判态度",它不承认"他存在的基本条件"是给定的东西,"根本不相信"现存社会为其成员提供的"社会准则";它不"认同"这个社会,而是打算解放和改变这个社会;它同这个社会的关系就是"紧张":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世界,而是资本的世界。批判理论反对传统理论对"事实"的看法,认为"事实"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纯粹的事实"是不存在的。批判理论是由"对合理生活条件的关心"支配的、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它追求社会的合理性,批判现存的苦难,设计解决苦难的办法,揭露现实的秘密。霍克海默这样描述异化:"人们在社会中进行的协作是理性要求的存在方式;他们以协作的方式使用自己的力量,从而证实了他们自己的合理性。但是同时,他们的劳动和劳动结果却从他们那里异化出去了,而那包含着对劳动能力和人类生命的滥用的、包含着战争和无意义的痛苦的整体过程,却好像是一种不能改变的自然力量,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命运。" 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的概念工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剥削、剩余价值、利润、贫困化及崩溃范畴"是批判思想整体的组成部分,这个思想整体的意义是"把当代社会转变成一种正义社会的活动"。批判理论不提出类似乌托邦的社会改造方案。自由人的联合体不是抽象的乌托邦,走向这个联合的趋势如何,经过哪些过渡阶段等等,在它实际发生之前难以说清。批判理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排斥"幻想"。对一种未来图景的勾画,"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缺乏这种想象力,就会导致"苦恼、失败和惩罚",因而批判理论家有时候必须是"顽固"的乌托邦主义者,他的工作的意义不是"自明的",而是依赖于那些"以足以证明他有道理的方式去说和做的人"。批判理论不是教条主义,虽然它的本质要素不会发生改变,但它没有"教义性的主旨",它的理论要素会随着历史变化而重新安排。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