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之气为主而辅之以训练之勤,相激相劘,以庶几于所谓诸将一心,万众一气 者,或可驰驱中原,渐望澄清。”③李鸿章一面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辨等

明威”;一面以利为义,用功名利禄、子女玉帛诱使将弁为清朝反动统治流 血卖命。他认为“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董子

正其谊不谋其利语,立论太高。”①因而淮军”自始至终,俱在贪图利禄,以 骚扰民间为能事。”淮军既已组成,进军方式就成了突出的难题。安庆、上

海两地不仅相距遥远,而且间隔太平天国控制区,要突破太平军防线,千里 跃进上海,其艰险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曾国藩原拟水、陆两种方案。1862 年

2 月 24 日曾国藩致函吴煦说:“若尊处能办火轮夹板等船前来迎接,则水路 行走较速;若无船来接,则须由陆路穿过贼中,循和州、天(长)、六(合)

而达于扬、镇。”②上海吴煦、顾文彬和中外会防局的吴云、应宝时等力主雇 赁外国轮船接运淮军,并与英国驻沪领事和有关洋行筹商,最后议定由麦李

洋行承运,拟运兵 9 千,骡马军械携同入船,总计运费 18 万两。薛焕以费巨 为由,拒绝批准。吴煦也随之动摇,“犹豫未决”。然而顾文彬却坚持定见,

通过吴煦游说薛焕。吴煦专程拜访薛焕,转达顾文彬的意见。薛焕问:“资 将安出?”吴煦说’:“顾某任之。”薛焕非常生气,瞪着眼睛质问道:“顾

某有此力耶?”吴煦答道:“贷之洋商得之矣。”薛焕听后,沉默良久,点 头应允③。

李鸿章虽然极愿乘船东下,但却因军中有人怀疑“乘夷船越贼境”是否 安全,“异论蜂起”,加之久久未闻上海官绅“借用何船,解济何数”,遂

与曾国藩商定“卒陆师循北岸透迄前进”。不料,3 月 28 日钱鼎铭、潘馥自 上海乘坐轮船赶到安庆,告以雇妥英轮,拟分 3 班,每班 7 艘,潜载淮军直

趋上海。曾国藩起初举棋不定,第二天与李鸿章反复筹议,才“决计由水路 东下,径赴上海。”①

4 月 5 日首批淮军韩正国、周良才的亲兵营和程学启的开字营各乘一船, 鼓轮东下。第二天,李鸿章登舟起行,4 月 8 日抵达上海。此后淮军分批陆

续乘船东下,至 6 月上旬 13 营淮军全部抵沪。

李鸿章是在曾国藩训导、提携下发迹的,但曾国藩对李鸿章能否胜任援 沪重托仍然心存疑虑,既担心李鸿章因缺乏阅历而摆不正“练兵学战”与“吏

治洋务”的位置,又害怕李鸿章因思想个性而莽撞胡为。因此,在李鸿章离

③ 曾国藩:《与王 山》,《曾文正公书札》,卷 2,第 28 页。

① 周馥:《负暄闲语》,卷 1,第 42 页。

② 《吴煦档案中的太平天国史料选辑》,第 79 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