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武装僧军的覆灭,迫使清廷把绞杀捻军的希望寄托在湘淮军身上。鉴于湘军 业已大量裁撤,清廷只得借助淮军以济急,这就给淮军的保存并向北方扩展

势力以可乘之机。

5 月 23 日清廷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赴山东督军“剿捻”,以江苏巡抚 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江苏布政使刘郇膏暂护巡抚。曾 国藩接到命令后,“为

之咤叹忧愤!”李鸿章却为曾国藩被推上剿捻前线,两江军政实权落到自己 手中而拍手称快。他一面致函曾国藩劝慰说:“上意专倚吾师,保障北方,

收拾残烬。事机紧迫,物望丛积,自属义无可辞。”①一面冠冕堂皇地向清廷 表示“臣籍隶安徽,该省系总督兼辖,例须迥避”,惟时势危迫,“何敢拘

泥常例,引嫌避位,致误事机,拟即料理交卸,驰赴金陵,暂行接任。”② 李鸿章署理江督之后,奉清廷之命,在调兵、集饷两个方面支持曾国藩剿捻 活动。

李鸿章深知湘军“已成强弩之末”,曾国藩剿捻必须借助淮军,因而主 动提出调拨铭(刘铭传)、树(张树声)、盛(周盛波)3 军共 33 营近

万人,归曾氏指挥。同时还调其弟李鹤章随侍旌麾,“联络诸将”。当时清 廷命令李鸿章派得力镇将统带劲旅北援,以防范捻军威逼京畿。据悉清廷“盼

开花炮及洋枪队甚急”,李鸿章遂奏派潘鼎新率鼎军 10 营(包括开花炮队一 营)航海赴津,准备转进景州、德州,护卫畿辅。可李鸿章又担心这支“精

整可靠”的劲旅落入满洲亲贵之手,因而恳请曾国藩将其调赴前敌,“不令 久留直境,致有为难。”③曾国藩环顾左右,发现“金陵楚勇裁撤殆尽,仅存

三千人,作为护卫亲兵,此外惟调刘松山宁国一军”④,只得借助淮军远征。 于是,他一面函告李鸿章,表示将把铭、盛、树、鼎等军“资为干城腹心”;

一面上奏清廷,说这 4 军“皆系淮勇,经李鸿章兄弟苦心训练而成者,已调 甘凉道李鹤章办理行营营务处,请旨准开甘凉道缺,并令李鸿章之季弟李昭

庆赴营差遣。”⑤兽国藩还设法招致淮将刘秉璋以为己用。李鸿章虽不情愿,

但因无正当理由,只得同意刘秉璋率 10 营移剿中原。曾国藩“剿捻”,先后 调集 8 万湘淮军,其中湘军 2 万人,是大量裁撤以后留下的精锐;淮军 6

万 人,装备洋枪洋炮,并有独立的炮兵队伍,粗具近代陆军规模。然而湘淮门 户甚深。淮军虽由湘出,但却只尊其长李鸿章, 而不听曾国藩调度,6 万淮

军形式上拨归曾国藩指挥,而实杈仍操诸李鸿章之手。由于李干预掣时,贻

③ 李鸿章:《复郭筠仙中丞》,《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 6,第 1—2 页。

① 李鸿章:《上曾相》,《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 6,第 20 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