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奕?对曰:光绪不让李鸿章来京,“如此恐与早间所奉谕旨不符。”慈禧怒 形于色,冷言道:“我自面商;既请旨,我可作一半主张也。”①13 日,光

绪谕令李鸿章“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著星速来京请训, 切勿刻迟。”清廷所以选派李鸿章赴日议和,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倭焰鸱

张,畿疆危逼,只此权宜一策,但可解纷纾急,亟谋两害从轻”,而李鸿章 身兼将相、厌战主和并为日本所“器重”,全权代表匪异人任。于是赏还翎

顶、黄马褂,开复革留处分。吴汝纶说:“此时言和,直乞降耳,乃欲以口 舌争胜,岂可得哉。”②“乞降”本来是一项屈辱而又危险的使命,正如赫德

所说的:李鸿章东渡“签立和约,是沉重而不得人心的任务,不但为全国人 所咒骂,也许还要受政府的公开谴责。”③李鸿章向张荫桓透露:“各使怂恿

兄去,致被新命,茫无所措,拟进京商办”④。

2 月 17 日威海陷落,北洋舰队覆灭。日本鉴于“国内的海陆军备”“几 成空虚”和继续推进可能遭致列强干涉,便一面陈兵辽东和山东两半岛,摆

出准备进攻北京的架势;一面决定重开谈判,经由田贝照会清廷,要求中国 确认朝鲜独立、赔款、割地、重订中日通商条约,另派具有商议这些内容权

力的使臣,否则日本决不停战。就在这种形势下,李鸿章来到北京,与惊慌 失措的清廷商讨对日议和方针。他认为“敌欲甚奢,注意尤在割地”。对清

廷来说,这究竟不是能够轻易咽下去的苦果。2 月 22、23 日李鸿章连日参加 召对,并与奕?、奕劻和枢臣会议,商讨的内容不是应否议和,而是割地问

题。光绪“令坚拒”,李鸿章、翁同龢反对割地,幻想借助英、俄。孙毓汶、 徐用仪主张割地议和。翁同记其事说:2 月 22 日光绪召见李鸿章和枢臣,谈

及“议约事”。奕?传旨,“亦未尝及前事,惟责成妥办而已。”李鸿章声 称:“割地之说不敢担承,假如占地索银,亦殊难措,户部恐无此款。”翁

同龢表示:“但得办到不割地,则多偿当努力。”孙毓汶、徐用仪认为“不 应割地,便不能开办。”光绪询问海防情况,李鸿章答曰“实无把握,不敢

粉饰。”召对之后,李鸿章、奕?和军机大臣到传心殿议事。李鸿章声称:

“割地不可行,议不成则归耳。”语甚坚决,而孙、徐则“怵以危语,意在 摄合”。当时“群公默默”,翁同龢坚持定见,说“偿胜于割”。李鸿章主

① <《翁文恭公日记》,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六日。

① 《翁文恭公日记》,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八日。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