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巴金是以这样崇高的感情,在炮火连天、炸弹片横飞的广州,酬答了死者生前对他的友谊。后来他又继续收集罗淑的遗作,为她编成了第二个集子《地上的一角》和第三个集子《鱼儿坳》。

上海沦陷后,许多作家艺术家和新闻界人士大都撤退到广州和武汉。1938年的广州,它的夏天和秋天,始终是在敌人的轰炸之中。巴金、靳以他们来的正是时候。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办事处是在惠新东街上,这条不长不短的

巷子,过路人一听到警报就跑到办事处来避难,因为它在楼下,上面还有二、三层楼面,敌人掷下来的炸弹如果很小,也许还可以让人寄托不致被炸死的幻想。巴金在这里有时坐在写字台前写信看稿改校样,有时和客人进行热情的谈话,有时也放下笔从窗口望出去,看对门的石阶上那个穿黑色衫裤的瘦汉子在干什么……但是警报来了,他只好放下这一切,去等待着头上的敌机投下来的炸弹,究竟去肆扰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场合,去把哪一些人炸伤炸死。接着是我们这一边的高射炮响了,它那震耳的响声与敌人的炸弹声混成一片,然后警报解除了,他跟着人们去附近看被炸的惨状,他看到过一个人躺在一块空地上,血迹满身,肠子露在外面,脸色雪白,眼珠突出,却还在慢慢转动;有一次在警报来时他看见十几个壮丁站在树下说话,十几分钟以后却见那边只剩下几堆血肉……这些目睹的现实,使巴金更燃起仇恨的烈火,满腔的悲愤,但是当时全国人民在抗战初期所显示的敌忾同仇,敢于牺牲,勇于承担的坚毅精神,使他更为感动。他写信给正在上海编《少年读物》的陆蠡说,他在这里“和无数的普通的人一样,过着很平凡的生活。”他说:“这里的居民不爱死,但也不怕死;他们把‘死’看得很平常……一个人死了,别的人仍旧照常工作。一幢房屋毁了,别的房屋里还是有人居住。骑楼下的赤血刚刚洗净,那个地方立刻又印上熙攘的行人的脚迹。一个人倒下,一个人流血,在这里成了自然的事。甚至断头折臂也不是悲惨的命运。倒下去的被人埋葬,活着的更加努力从事工作。”

他看到这里的人们相互之间的界限正在消灭,人们让出自己的住房给老弱妇孺作避难所,人们冒着被压伤的危险在危楼下抢救被炸的同胞。在献金台前,群众的救亡歌声彻夜不绝,献金的队伍也络绎无间断,甚至乞丐也来到献金台前献上自己的“余钱”。敌人的残暴,教育了全体中国人,谁也要千方百计为抗日战争尽一份心,尽一份力。

虽然敌人这样狂轰滥炸,在广州生活十分危险,巴金意识到广州是个炸不垮的城市,他能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工作,他觉得太满意了。因此当7月初,上海急电需要他去修改《爱情三部曲》时,他也只回到上海工作了两个星期,就在当月底又急急赶回广州,并在这次把他的未婚妻陈蕴珍一起带了来。

陈蕴珍笔名“萧珊”,也用“程慧”名字写过作品。她是上海爱国女中的高中毕业生,原是个进步青年,爱好文学,也喜欢动笔,三年前在上海中学为了参加学生运动,曾被反动校长开除,不得不回到家乡宁波迎风桥,在自己家中住上几个月,才再来上海考爱国女中。当时爱国女中在英租界的南阳路上,是个历史悠久的学校,教师很赏识萧珊的才华,也鼓励萧珊看各种课外书。萧珊一接触到巴金作品,就让巴金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以及他那流畅的文字吸引住了。1936年的一个早晨。她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写了一封信给巴金,诉说她对他作品中人物的同情,并告诉她自己所在家庭、学校的情况,和自己思想的苦闷;同时还给他寄去一张自己的照片。巴金给了她一封回信。以后她就经常去信提各种问题,并谈她对有些事情的看法。巴金像平时对读者复信一样,总是很坦率他讲出自己对某些问题的一些意见。这样,就在1936年那个使许多青年人憧憬未来、憧憬革命的年月里,他们的心接近了,也终于见了面。他们俩的第一次会面的地方是新雅饭店。巴金发觉那是个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的姑娘,既诚恳又热情。而她又终于鼓起勇气,请他到学校去演讲,因为她是班级里的什么长。巴金起初婉谢,因为他深知自己不习惯在许多人面前讲话,更不善于演讲,所以一再推辞,于是陈蕴珍又请

巴金邀约李健吾去学校演讲,并要他努力促其成,巴金没奈何,便邀了李健吾同去。李很会讲话,讲得很生动,果然受到同学们很大欢迎;巴金只讲了几句,而且讲得并不流畅,但是他的作品同学们读得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大家很熟悉,他一上台大家就像看见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听了他的话更感到他的心和大家的心连在一起。因此,他的话虽然不多,却仍获得大家热烈的鼓掌,而且经久不歇。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仍还有人记得他当时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四川人”,使人觉得他讲得真实,也很恳切。那天的会由萧珊主持,她非常兴奋,脸上泛起红晕,同学们都感谢她能请到这样一个使人倾倒的作家来给大家见面。学校对作家讲课很感到兴趣,再要萧珊来请巴金,并叫他们的学生会主席陶肃琼一起来请。两人到了福州路436号当时文化生活出版社四楼出版部,巴金就向他们介绍了靳以,靳以拗不过她们的邀请,就到学校去做报告,从此他就与陶肃琼相识。以后,萧珊给巴金写的信更勤,她更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了,她对他说:“我很愿意知道你现在的情形,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故事吧。那么我们中间会了解的。”于是巴金就只好选择自己的一天生活经历原原本本地写信告诉她:他怎样冒着炎暑,跑了半天路去出版社上班,又怎样收到一些读者来信,遇见一些朋友,然后又到另一个刊物编辑室去工作,读到一篇怎样的稿,然后怎样接待一个从乡村来的友人,邀请他到咖啡馆听对方讲些什么……巴金把自己一天的故事都向她讲了,然后对她说:“你说:”你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你给了我战斗的力量。‘朋友,你把我过分地看重了。倘使你真的有那勇气,真的有那力量,那么应该说是社会把你磨炼出来的。你这个’陌生的十几岁的女孩‘,倒是你说了正确的话:“去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高潮把我鼓舞起来,使我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斗争的路途!在这半年的战斗中,我得着不少的生活知识与宝贵的经验。我抛弃了个人主义的孤立状态,而走向集体的生活当中。我爱群众,我生活在他们中间。是的,我要把个人的幸福建筑在劳苦大众的幸福上。我要把我的生命和青春献给他们。’你看,现在是你给了我勇气使我写出上面那些事情的。那么让我来酬你吧。”巴金和萧珊的友谊,他们相互之间的感情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战争开始后,他们的心更贴近了。巴金比战前更忙,萧珊也临近毕业,但为民族解放斗争而吹起来的号角,使她在忙于应付毕业考试的同时,还跟着同学一起去战地参加救护队,为抢救被炸受伤的同胞而付出自己的劳动。她觉得这样冒着生命的危险,替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出点力是一种幸福。她的这种热情,勇敢的精神,和善良的心情,给巴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现在,她终于高中毕业了,她那亭亭玉立的身材,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都显示了一个姑娘对自己未来前途的期望与憧憬,在这个时候她特别希望巴金对她的帮助。她早在一年前就曾隐约地表示过要想早些离开学校,离开家庭,到社会中去。当时巴金对她说:“倘使我的推测不错,那么我觉得就应该给你一个警告了。但是你不要误会,不要以为我就赞成现在的教育方法和考试制度;不要以为我就偏爱大家庭。我绝对不会。我只想提醒你,使你把周围的情形看得更清楚一些。我说过孩子的心就像一只羽毛刚刚长成的小鸟。在羽毛还未丰满的时候,一只小鸟是不能远走高飞的。天空固然广阔,但到处躲着凶猛的老鹰,它们具有尖锐的眼睛,和锋利的嘴爪,准备着捕食一只迷途的幼禽……不要把一切的希望都付托给一时热情的冲动,决定一个计划还得靠一副冷静的头脑。”现在一年过去了,战争锻炼了她,又等着她去投奔这个正在飞速前进的时代。而且她已经从中学毕业出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