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巴金回到了上海家里。不过一个多月时间,上海已经有了不少变化。萧珊在铜厂搞的“四清”已经接近尾声,据说“四清”走的是“资产阶级路线”,要搞就得搞“文化大革命”。她和工作队的人都己从厂里撤出来,回到作协参加运动。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已经成立了“文革”领导小组,在巴金下飞机时,前来迎接的是除了亚非作家会议的有关人员,还有上海作协“文革领导小组”的人,他们还向巴金“汇报”了工作,说除了叶以群、孔罗荪靠边外,还批判了王西彦、魏金枝和师陀三个老作家。同时还有一些大字报,“谈到你巴老一九六二年那篇《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巴金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但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的工作还在进行,送往迎来工作仍得照做不误。八月初,亚非作家常设局秘书长森纳那亚克夫妇到上海,巴金还是要和许广平、曹禺、金仲华等人一起去机场迎接。当晚又得去参加欢迎各国代表的酒会,和第二天的群众大会。隔天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工作结束,巴金送郭沫若、曹禺等人回北京,在机场大家的心境黯然,竟不知今后是否再有机会见面。特别是巴金和曹禺,几十年的友情,想不到竟有这么难过的日子:谁也保证不了谁的安全,谁也不知道哪一天自己被作为“犯人”受审,甚至家破人亡。飞机从机场起飞,郭沫若、曹禺离开了上海,他们走了,巴金木然在地面上站着,忽然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离大家十分遥远,独个儿竟无路可走,不知如何是好。别人提醒他一起去搭车返市区,他“嗯”了一声就跟他们离开机场,外表十分镇静,内心竟如一盆滚烫的水,沸腾得满脑子都浮起一个个问号,对这个自己曾爱过的人世的问号,对这个深不可测的运动的问号。

等不到巴金想得更多,上海作家协会就来催促他回到单位参加运动。他是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但作协上海分会的领导权却属于别人。他们叫他向东,他无法向西;他们叫他向西,他也无法向东。现在他们把他安排在创作组里学习,他当然二话不说,跟着大家读起“红宝书”来。组里有的人以前非常尊敬巴金,现在却非常冷淡,看来他们已与巴金“划清界线”了,这使巴金心里更加紧张。他是在八月七日去报到的。到了以后,只见大厅上挂满了一张张大字报。这些大字报好像阎罗王对犯人的判决书,不但杀气腾腾,而且尖酸刻薄。写大字报的人,平时写作品不见得在刊物编辑面前能够顺利过关,现在不知怎样,忽然融会贯通,才气横溢,既能把张三的事套在李四头上,

又能把芝麻变成西瓜,它们满纸烟云,使人看了心惊肉跳。内容大部分针对叶以群和孔罗荪,也有一部分是批判王西彦、魏金枝、师陀他们的,当然也有几张与自己直接有关。巴金匆忙地看着,也不敢多看、细看,怕多看了这些厉害的大字报,会叫人发狂。他意识到原来自己在网里做梦,现在梦破灭了。

第五节“我们要坚持下去”

作协大厅里传达“文革十六条”的那天大会上,萧珊也在场。这个在学生时代就热情爱国,解放后十分虔诚地自觉要求改造思想,对社会主义祖国充满信心的翻译工作者,她本来完全可以不必看到这样一个使她痛心的场面:作协机关内部贴巴金的大字报竟有那么多,而且有的还写得那么出人意外地“上纲上线”。

虽然她和巴金一样,看到叶以群、孔罗荪靠边,王西彦等人被批判,知道巴金也必在劫难逃,但冥冥之中总还存在一点幻想,以为巴金平时小心谨慎,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解放后积极响应各种号召,下部队,下农村,从不落在人后;即使发表《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这样的言论,也是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其五多次动员,归根结蒂,还是响应当时“上面”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的号召,他怎么可能是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呢其实,上海作协大厅里的这一些戏,不过是上海当时出现的“造反”狂潮的一个小小泡沫,或者说是一出小小丑剧,整个上海这时已早被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的“中央文革”小组搞得天翻地覆。原来整洁的南京路,现在通过红卫兵的“破四旧”,已经变得像一个被市井无赖蹂躏过的少女,显得衣衫凌乱,形容憔悴,一夜之间,青春全部销蚀,满街都是混乱不堪的大字报。原来五彩缤纷的商店玻璃橱窗,现在全代之以语录牌与领袖像。饭馆、饮食店服务员全部“退居二线”,端茶取菜送饭,全由顾客自己动手,弄得每张桌子都杯盘狼藉,羹汤四溅。百货店经过检查,绝大部分服装已搬回仓库里去,因为它们都被认为是“奇装异服”。现在陈列的服装大大小小全是人民装,颜色一律蓝色,或者黑色。马路上处处都是为“破四旧”、拿着剪刀准备剪妇女裤脚筒的造反派。公共汽车上挤满了从外地来进行串连的红卫兵,他们唱着“造反有理”的歌,不买票,也不打招呼。公共汽车站头,人山人海,纸屑、果壳、桔子皮、香烟蒂、旧报纸,连同鼻涕、浓痰,撒得满地。高音喇叭在高楼大厦上厉声怪叫,不论是唱歌,还是放乐曲,或者有什么人讲话,都带着哭声,而且非常凄厉,像一支长剑,一直刺进过路人的耳朵里。天色阴沉沉,雨濛濛……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