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兴办军工求自强(3)

该局坚持“自立”、“自强”的主旨,从经费的筹措、机器设备的购置、管理人员的委派到洋匠的雇佣、机构的设立等问题,李鸿章和曾国藩都要过问,可谓费尽心机。1867年夏天,江南制造总局从虹口一带迁至高昌庙,规模又有所扩大。经陆续扩充和添置设备,到19世纪80年代上半期,已拥有各种工厂十余座,船坞一座。1867年,用原有购置的设备,并自造一部分机器,每天已能生产毛瑟枪15支,12磅开花弹100发;每月平均生产发射12磅炮弹的开花炮18门。自1867年至1894年27年间,该局共计生产各种枪支5万多支,大炮585尊,水雷563枚,炮弹12万发以上。这些武器弹药除供应淮军外,还供应南洋系统及各地的炮台、军舰,各总督所辖地区的军队。这些军工产品统一由清政府调拨,不具有商品性质。

在制造枪炮之外,江南制造总局同时还生产“制器之器”也就是生产造机械。同时,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制造轮船的分厂。李、曾二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要对付西方列强,实现自强,对海域的争夺是关键,因此就要多造船,防御好沿海各个重要港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曾国藩又奏请另外划拨两江海关的两成洋税,其中一成作为江南制造总局专造轮船的费用。同治七年(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终于造出了第一艘大型新式兵轮。中国近代的船舶制造业也从此开始发轫起锚。

从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可以看出,“自立自强”是其主旨,这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师徒二人的主要目的,因此事无巨细,二人都十分关注,从经费筹措、机器设备的购置、管理人员的委派到洋匠的雇佣、机构的设立等题,他们都要过问,这使得江南制造总局从一开始就有了强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863年11月,曾国藩从两江总督任上调赴徐州前线为钦差大臣,全力主持“剿捻”事务,李鸿章也移至南京。这样,苏州洋炮局又迁移至南京,改为金陵机器局,又称金陵制造局。该局局址设在南京中华门外的瓷塔山,规模又有所扩充,设备有所改进,到1879年计有3个机器分厂,翻砂、热铁、柞厂各2个,还有火箭局、洋药局、水雷局等;能够制造炮位门火,车轮盘架,子药箱具,开花炮弹、洋枪、抬枪、铜帽、大炮、水雷等。

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对崇厚所办天津机器局进行了接管并加以扩充。天津机器局在李鸿章的经营之下,分设东西两局,规模比以前大得多,主要生产火药、枪弹、炮弹、水雷等,辅之以修造船舰等。产品主要供应淮军以及北洋水师之武器装备。

李鸿章创办及接办的这几个制造局,再加上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建船政局,成为中国早期军事工业的主干。几年间,制造局规模粗具,奠定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根基。在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带领下,许多省份也先后用“机器局”、“制造局”的名义,不断设立军火工厂。尽管其中存在一些缺点,但是毕竟引进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已经和原来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有了根本的区别,打上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烙印。而通过几年的努力,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生产新式武器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清朝军队的落后状况,走上了国防近代化的道路。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