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篇一共分成七节。第一节描绘了理想的统治者纯真质朴,不用巧智。第二节里,庄子主张统治者不要主观行事,强作妄为,而要“正而后行”(意思为:先是正己而后才能推行敦化),让人们顺其自然。第三节仍然讲的是顺乎自然的种种方法。第四节讲明王治理天下时,对天下百姓施加影响而又不露痕迹。第五节通过神巫给壶子看相的故事,说明测知人的生死寿夭的不可信与失败,英明统治者应该虚己无为。第六节讲统治者不要滥用才能智力与技巧,而要虚心若镜。第七节通过浑沌的故事说明了统治者若是强作妄为就会引起的不良结果。

在本篇中通过阳子居与老聃的对话,表达了庄子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观点。故事写道:阳子居(阳子居:人名,即指杨朱,道家学派的人物,先秦古书中多称他为杨子或阳生、阳子居。杨朱,魏国人,主张为我。)见老聃,说:“在这里有一个人,他聪敏强悍,对事物看得透彻明白,学习道勤奋不知疲倦。像这样的人,可以和贤明的圣王相比吗?”

老聃说:“以这样的人跟圣人相比,就像胥吏不断变更治事为技艺所累,操劳形体扰乱心神一样,况且虎和豹因为皮毛的花纹而招来猎人,猿猴因为敏捷,狗因为会捉狐狸才招来被系上绳索,像这三种动物也可以和贤明的圣王相比吗?”

阳子居惊恐地说:“请问到底什么叫做明王之治?”

老聃说:“明王治理天下,功德覆盖天下,好像不归自己;化育万物而人民并不感到依赖他;得到功劳而不去称举表白,使人各得其所,而自己却站在不可识测的境地,与虚无之道同游。”

在文章的最后,庄子通过浑沌的寓言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治理社会的有为之害和无为之好。

南海之帝为倏(虚设的神名。),北海之帝为忽(忽:虚设的神名。),中央之帝为浑沌(浑沌:虚设的神名。)。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译文: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见面,浑沌款待他们特别好。倏和忽就共同商量如何来报答浑沌的美德,说:“人们都有七窍用以看、听、吃喝、呼吸,惟独浑沌是没有的,我们试着给他凿成七窍吧。

“于是,他们一天凿成一窍,凿到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