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 驸马系列连环画(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许东来出现的很快,他就住在书房旁边的院子里,平时根本不出门。西迪搬进书房住了三个多月之后,才知道这位湟州的学监大人就住在旁边。

他在忙什么呢?农经已经编纂好了,洪涛特意找来马百顷看过,以那孩子上过几年县学的水平,读起来语句上没问题。

不过许东来并不满意,他觉得有些事儿光用语言说无法表达清楚,受到福州日报的启发,决定再配上图画。这样即便比马百顷文化水平还低的人,依旧能猜对八九不离十。

洪涛对许东来的建议深以为然,然后又发挥了一下,建议许东来干脆把农经弄成连环画,书页的上半部分是图画,下半部分和背面是文字注解。

这样一来的话,除了出版之外,还可以发给福州日报每期登出两页,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又能让更多买不起书的穷人接触到新技术,一举两得。

许东来并没嫌把自己的工作成果放到日报上免费给不识字的穷人看丢人,正相反,他对这个建议欣然采纳,加班加点的画上了连环画。

经过两年多的经营,福州日报已经褪去了最初的商报外衣,成了一份综合性旬报。虽然发行次数减少,但版面城北增加到了八个。

商业信息、评话连载、诗词歌赋、国家大事、时事评论、农经、广告、寻人寻物,内容涵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成熟的不仅仅是报纸编辑模式,还有读者的阅读习惯。日报刚刚发行时全年订阅的客户并不多,以官吏和商户为主,阅读目的性很强。

现在福州日报社在福州本地有了三千多个长期客户,算上剑州、莆田、泉州各地的常年订阅者,数量还会增倍。这也是把原本五天一版改成十天一版的主要原因,信息量太多来不及编辑。

王二半年前就提出要在杭州开分社,这样可以减少福州总社的刊印数量,更容易扩大发行范围,但被洪涛否了。

目前朝廷对福州日报还没正式表态,这种新事物远在福州也不会太触动朝廷的神经。一旦杭州也有分社,出版量立刻就会翻倍,很快就能把影响力扩散到开封城去。

到那时再在日报上随便议论朝廷政策得失,保不齐就会遭到打击。现在还不是动用舆论武器的时候,过早发力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容易提醒敌人防备。

舆论武器也不能单独使用,宋朝即便再开明也是个中央集权政府,真把它惹急了,嘴皮子永远斗不过大棒子。

不过洪涛允许王二把日报社开到四川去,岭南、福建、川陕这些地区不管经济商业如何发达,在古代都属于边远偏穷,本来中央的控制力度就相对弱,稍微有点闲言碎语也不会太引人注目。

但这种闲言碎语一旦成为习惯,就会慢慢引起民众思想上的转变。洪涛打算先把这些地区的思想改造改造,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向北方扩散。

等到朝廷觉出不对时,再想扑灭这些火苗就为时已晚了。到时候火苗也不再是星星之火,它们的温度很高、可燃物很多,扑灭时一旦处理不善就等于提供了更多氧气,会发生爆燃。

不管王二在四川的分社效果如何,反正许东来的工作量徒然猛增,不光把农经弄成了连环画,还着手改编算经、钱经和炼经,打算一股脑全放到福州日报上连载。

这可不是洪涛的主意,许东来被王二给忽悠了。他知道王二是谁,但不知道秋实先生是谁。这位经常在福州日报上发表时事评论的神秘人物,不光在福建路很有名气了,还被很多朝臣知晓,比如苏轼。

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秋实先生已经有了第一批忠实读者,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粉丝。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