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在其他危机之中,明朝,依旧如此。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时候,情况已经万分危急,上天也绝不会再派来一个袁崇焕誓死保卫了,崇祯皇帝身边的大臣们都劝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如请皇上带着诸位皇子出京避难。

北京虽然一直是明朝的首都,但是作为前首都的南京,一直都很繁华,并不次于北京,如果逃到南京去,不仅能够缓解大明朝的危机,同时还能有资本做到东山再起,可是崇祯坚决不同意,或许在那一刻,他心里想到的正是那条流传了几百年的明朝祖训。

当李自成攻进北京城之后,摆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自杀或者被杀,于是他走上了煤山,用一条白缎殉国而死。在临死之前,他曾经给李自成写过一封信,信里只有短短数字:“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崇祯皇帝用自己的性命成全了李自成的名气,也挽救了北京城内的数万百姓,这也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最后一丝尊严。

亡国之君,能够这般从容赴死的不多,能够这样不留恋生命和权力的更不多,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和咸丰皇帝曾经两次不顾百姓安危,仓皇逃跑;而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曾经在自己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这样写道:“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相较之下,崇祯皇帝的气节、乃至整个明朝的气节,就在这样短短几句话中表露无遗。

明朝的君主有气节,大臣们同样如此,他们的气节不仅仅表现在自己的忠诚之上,还有刚强不屈的信念,比如说方孝孺。

想当年,如愿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位的朱棣,立刻就开始了一系列被称之为残酷的暴力行为,最悲惨的就属被灭十族的方孝孺。自古以来,皇帝下达的最大限度的惩罚就是株连九族,一般来说,如果被判定为诛九族的话,若和犯人有一丁点血缘关系,那就只好洗干净了脖子等死了。方孝孺则更是凄惨,除了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之外,他的朋友和学生也没有逃脱被处死的下场。

正如那句话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么这个方孝孺的死,确实称得上重于泰山,他用自己的姓名证明了中国文人身上的那种特有的气节。其实在朱棣的心中,他一直希望能够让方孝孺臣服于自己,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真正坐得稳这个皇位,所以在他准备昭告天下,现在的江山属于朱棣的时候,他就找来了方孝孺,希望这份重要的诏书出自这个曾经忠实于朱允炆的大臣之手。但是朱棣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方孝孺的骨头竟然这么硬。

据说当时进宫面圣的方孝孺似乎是抱着去死的决心,刚一进入大殿,他就开始大哭,丝毫不看坐在龙椅上的朱棣,这让新皇帝多多少少会感到有些尴尬,好在朱棣是见过世面的,他只好说:“先生,你不要这样。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你想想周公辅政,我这就是在效仿他啊!“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