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卫青才成为军人,就被安置在接近中枢的地位。人们理所当然认为这是靠姐姐的庇荫。实际上,这是只知道表象的人说的话。

那起袭击事件发生后,武帝才第一次由卫子夫口中听到有关她弟弟的事情,召来卫青垂询后,内心实在大大折服。

卫青不是个喜欢说话的人,即使说起话来也甚为木讷。这也难怪,在北方边境牧地过惯孤独生活的他,偶尔与人谈话,对象不是带着北方腔调的汉人就是匈奴人。刚开始的一段时期,他甚至不晓得在宫中该怎样用词哩!

但他的谈话内容却使武帝大大惊异。

为雪国耻、以对匈奴政策为第一优先的武帝,自认在搜集匈奴情报方面非常透彻。国境守备军队将军如聂壹者流、从事对匈奴贸易的商人以及匈奴降将降兵——他时常从这些人身上得到有关匈奴的各种不同资讯。

而卫青所说的却是武帝从未听说过的事情,那是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对事物的想法以及行动模式,在作战上甚有参考价值。

匈奴降兵只就侦讯内容回答,缺乏客观性。就这一点而言,卫青毕竟是汉人,可以用客观立场观察匈奴。

如果启用这个人为将军,使之带兵与匈奴交战,一定会有辉煌战果吧?做如此想的武帝,遂任命爱人的弟弟就军职。倘若他的出发点是为了使爱人高兴大概会给予位阶高但无实权的地位吧?

武帝这项人事命令绝非依情而行,而是以人才为基准的判断。

除了器重卫青通晓匈奴国情和地理外,武帝期待的是,置这名年轻人于军事中枢而为军队带来崭新风气。

武帝即位时的汉军,当然维持着立国以来的旧体系。

这已是老古董,早就发霉了!年轻的武帝认为这一点非有所改革不可。

但这样的事情于窦太后在世期间绝对不能着手去做。要是胆敢如此,老太婆会大发雷霆,决不会任其为所欲为。

匈奴派遣要求更新和平条约的使者前来,是窦太后死后第二年的事情。主张丢弃屈辱性条约的主战派和主张维持条约的慎重派,为这个问题在宫廷内展开舌战。结果,由于主战论者王恢保证“能以诡计获胜“,因而决定派三十万军至马邑,这一点已如前述。

然而,这个诡计却为匈奴识破,以致计划败露,汉的三十万伏兵也成为天下人嘲笑的对象。

虽然母亲王太后从中说情,武帝还是将王恢论罪。

这个举措表面上是为败战负责,武帝的意图却在于借此翻新军队体系。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